【博評】港鐵回應抄襲Mobile App指控 揭示大公司的故步自封

撰文:詩寧
出版:更新:

話說MTR喺Mobile App推出咗兩個新功能,但被一間Startup公司於網上指控其抄襲,Startup公司指一年前曾經將構思交比MTR,但MTR並無接受合作建議,而家陣就整咗個相同構思。呢件疑似抄襲事件喺網上引起熱烈討論,而究竟有抄定無抄?呢個唔係我想討論嘅重點,但由MTR對事件嘅回應之中,突顯大部份上市公司嘅公關技巧問題:故步自封,幾十年都用同一個手法處理危機,完全跟唔上時代步伐。

首先,我覺得得意嘅係MTR個回應並唔係用企業名義發出,而係用「MTR客戶體驗拓展總經理Annie」的個人身份回應,可能覺得咁樣親民啲?不過用個人身份回應,可見Annie佢嘅真誠,一個人係真誠相信一件事、真誠相信自己啱,先會隊自己個職銜同名出嚟(唔通佢唔知會比人起底咩),佢真誠相信自己同公司並無心抄襲一間Startup,佢好坦白帶出一個重點:「我哋唔止見一間Startup」。

不過用個人身份回應,可見Annie佢嘅真誠,一個人係真誠相信一件事、真誠相信自己啱,先會隊自己個職銜同名出嚟(唔通佢唔知會比人起底咩)。(fb專頁MTR圖片)

如果你做過/做緊大公司嘅PR、Marketing等部門,應該都知道大公司要研發或者進行一樣新嘢,普遍做法都係喺正式郁之前,叫幾間細公司上嚟交橋、報價,聽哂講解、拎哂資料,然後唔一定幫襯。今次咁多網民熱烈討論,其中一個原因可能係唔少人都有過「交完橋無下文,然後條橋比人用咗」嘅經歷,真係好激氣。所以今次喺背後激氣嘅可能唔止一間Startup公司,其他有份見過MTR嘅Startup都同樣激氣,不過只係得一間出嚟講。

我做過其中一間上市公司,公司有個Annual Event要設計主題同相關刊物、產品,但毫無概念,點算好?上司就話要分別Quote七間Production House,叫佢哋上嚟Sell橋、交概念,然後我哋內部就「商討」吓七家之優劣……說穿了就係「搵最平嗰間公司,去完成最好嗰條橋」,即係贏嗰間唔係因為佢條橋好,輸嗰間橋好但只係因為價錢唔啱。

呢個做法喺好多大公司都好常見,你話個做法公唔公平?見仁見智。但幾肯定就係啲大公司高層對呢個做法已經做到盲目咗,無諗過咁對某啲人嚟講係叫做「唔公平」,佢哋只知道「一向都係咁做架啦」,所以夠膽公開講自己個成果係參考咗好多間公司而成的,完全無諗過大眾對「原創」嘅重視同尊重程度已經同二十年前好唔同。

港鐵App於9月4日起增加多項新功能。(資料圖片)

無錯,幾十年前到而家都係咁做……做到唔察覺個世界已經變咗,完全唔知大眾嘅觀感、接受程度已經唔同咗。做個比喻,以前打工,上司鬧下屬,下屬唔敢駁咀,驚會無咗份工;而家?你鬧我?你邊位呀?我阿媽都未鬧我,你最好炒咗我賠一個月!各位高層,醒吓啦,個世界變咗好耐,真係變咗好耐好耐,同一套方法沿用落去,只會令你自己被淘汰,又或者被輿論遺棄。

講返MTR個回應,兜來兜去,兜到紐約再兜返嚟講咩未來發展係要靠年輕人……又「外國」又「未來」,比人感覺完全唔貼身唔貼地,呢套說話技巧用喺幾十年前新聞稿係好足夠,因為接收嘅人只係記者,市民大眾想反駁你都無渠道,企業只要平時同記者打好關係,唔係大事咪比你遊吓花園。但而家?訊息直達市民,市民亦可直接回應同互動,你講啲唔係人人都明嘅嘢、唔夠直接,難免令人覺得你心虛迴避,繼而就係毫不留情咁鬧。

成件事之中,其實MTR係可以唔回應,選擇回應係承擔嘅表現。但我哋引申遠啲,唔講MTR,有唔少大公司,當中有啲高層唔係無心做嘢,而係停喺Comfort Zone太耐,當年用同一個方法解決過好多困難,而家終於坐到想坐嘅位,就疏於跟貼時代步伐、懶於了解新看法,結果出手解圍卻幫倒忙。更多膠層例子多不勝數,歡迎到我Facebook Page留言分享。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