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置上車盤.來稿】「靠父幹」與「靠府幹」 經濟意義不同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陳穎柱

香港熱烘烘的樓市,有股支撐動力叫做「靠父幹」,即父輩出錢,助兒女輩上車置業。特首林鄭月娥施政首發重炮,推出首置上車盤,細節如何未露真顏,但目的是助市民上車置業,這一點是肯定的,可謂「靠(政)府幹」。香港由「靠父幹」切換到「靠府幹」,形式一變,經濟意義不同。

所謂「靠父幹」,一般是父母出首期給兒女上車,兒女承擔供款。現時一個豆腐塊單位,樓價動輒四百餘萬,除去百餘萬首付,供款約三百萬元,以負擔最輕的三十年期計,現時利率要月供一萬二千元左右,幾乎等於一個大學畢業生入職的月薪,意味青年人憑一己之力無可能支撐。兩口子合力,也耗去近半總收入,淪為消費弱勢群。

問題是,苦日子過未完,若兩口子添丁,房子就不夠住了,要換樓又沒積蓄,就算再「靠父幹」細換大,看看收入也孭不起供樓條數。顯見上得車來,竟是生活、婚姻、生育不可承受之重。就算達到中產收入的兩口家,情況也沒太大差別,成多少人置業卻步,寧願租樓住的原因。如果「靠父幹」成為社會主流,對宏觀經濟而言是嚴重的內傷。如果父輩傾盡積蓄給兒女,接下來若養老積蓄花完了,會不會跌入貧窮網,向福利伸手?種種隱性失衡是香港持續發展的大患。

「靠父幹」上車後唯一的期盼是樓價漲,然而眾所周知,目前的高樓價是諸多條件集合的現象,就算業主主觀願望再殷切,樓價再升也需要市場現實條件配合,恰恰現實條件中最大的一項,高樓價已成為香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為政策所不能容忍,為社會不能容忍,想方設法要將樓價壓下來,增加供應,推出首置助上車,都會切斷樓價再漲的機會。

政府若推首置上車計劃,惠及年輕人及中產,其意義不僅僅是平息社會怨氣,給管治加分。由「靠父幹」變換到「靠府幹」,解脫了兩輩人遭罪,可謂善政。雖然要財政承擔,但平衡了削弱消費、阻礙經濟的種種失衡,對持續發展有莫大的利好。惟利害相抵,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利大矣。當然,「靠府幹」的首置計劃能否發揮潛能,很大程度要看計劃決策是否具魄力,小打小鬧沒勁度,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和涵蓋面,才能有效果。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