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來稿】真的曬錯陳皮嗎?從陳皮變成生意之前說起……

撰文:陸彥維
出版:更新:

近日網上不少朋友傳「曬錯陳皮」的文章,很多父母級都有閱讀而長知識。近年更因為電視的財經新聞報導陳皮在內地可投資獲利,令陳皮受大眾關注。而我早在幾歲時已認識陳皮,全因小時外婆的照顧,對陳皮的過去仍有着記憶。

曬陳皮源於香港傳統習慣

曬陳皮是香港上幾代人的傳統習慣。每年中秋,時令水果必定有柑。他們不會刻意挑選新會柑,而是將買來的果肉吃過後,知道果皮曬乾後可以熬湯、蒸魚、為紅豆沙調味,更有益身體,便自製果皮,節省日後要買果皮的錢。

曬陳皮對他們來說是童年美好回憶,因為他們童年都沒有如今物質豐盛,在家中除了正餐外則甚少有水果或零食。秋天可以吃柑,之後跟隨父母學習曬柑皮,就是中秋節之後的餘興節目。

反觀診所附近的水果店,售賣一箱箱的柑,上面寫着曬陳皮用,更有售串串已穿上棉繩的果皮,及幾箱以賤價出售的果肉。

陳皮,已變成一門生意。

市民見陳皮珍貴,就嘗試自己製作,就算不圖利,也令家中更早備有陳年陳皮,不甘後人。而市民甚至水果商未必懂陳皮的中醫知識,自然不分青皮陳皮,不細分是否新會出產。

曬陳皮是香港上幾代人的傳統習慣。(資料圖片)

陳皮、青皮、柑皮

中醫自古用江門新會縣的柑製作陳皮,是因為中藥要求藥材名地道。新會的氣候、地質、環境等因素下長出的柑,製作的陳皮或青皮有最佳的藥效。

陳皮是生長至秋末才收割的紅皮柑製成,而青皮則是新會柑未成熟而色青時製成。陳皮性溫,歸脾、肺經,在藥效上可燥濕化痰,理氣健脾,而青皮則歸肝、膽、胃經,功效為疏肝理氣,消積化滯,久服可破氣傷身。這種明確的功效區分是新會柑製的果皮所見。

曬柑皮沒錯,皮不陳亦可

分清青皮紅皮以及產地之別後,或有不少人認為自己錯製陳皮。如上文所寫,傳統曬柑皮是以不浪費為目標,同時製出實用的有益調味品。如製柑皮的主意不是希望製出陳年珍貴的陳皮,那製的不盡是陳皮自然沒有錯。

從另一角度看,現在生果店買到的柑,有大部分並非新會出產,所以大眾曬的不論是青皮或紅皮,在藥效上都比傳統新會柑皮溫和。亦因如此,即使大家「曬青皮」,成品亦沒有真正的青皮般「破氣」。

由我未學醫前至今,母親都用各品種的果皮下廚。不論是青與紅皮,早已成為我家中的陳年柑皮。即使現已行醫,單憑蒸魚上的幼小果皮絲,或是白粥中的淡淡果皮香,都無辦法分出此皮是從何處而來。至於功效好壞,一、兩錢果皮的藥效不會立竿見影,亦不見食後不適,但味蕾上的感覺已令人滿意。

即使現已行醫,單憑蒸魚上的幼小果皮絲,或是白粥中的淡淡果皮香,都無辦法分出此皮是從何處而來。(資料圖片)

喧賓奪主的不是青皮,是潮流

藥效炒作、藥價突然急升對中醫來說並非新鮮事。潮流就是幕後原因。陳皮未成為投資項目前,市民壓根兒不會四處找原箱新會柑。

如果傳統食柑肉曬柑皮是代表着節儉,那麼民間量產陳皮是反映暴殄天物。製作陳皮本是傳統家戶裏的工藝,只是現今中藥商不得不大量製作以供應需求。對於市民而言,若果沒有生病,我還是建議不應將陳皮等中醫常用藥服用過多,到真正生病時用陳皮已無所效。既然自用的不多,又對吃柑肉沒興趣,就不建議浪費食物,取柑皮而棄果肉了。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