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芝蓮.博評】評級機構無處不在:QS、米芝蓮有乜共通點?

撰文:李聲揚
出版:更新:

最新一期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又出爐。不過今次篇文唔係講飲講食,相信大家冇乜興趣睇——事實上,發唔發現討論嘅人都唔係好多?米芝蓮嘅影響力,似乎下跌緊?另一單早前嘅新聞,反而好多人討論。就係城大畀人話報細學生數目,「呃」QS大學排名同星星,然後再「揭發」QS係收錢嘅。

兩單好似唔關事嘅新聞,涉及嘅都係商業評級機構。大家知道,一涉及錢,就易出事。現代社會,言論自由大過天,所以評級機構無處不在。美食有米芝蓮,大學排名有QS(及其行家),公司或國家信貸評級有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仲有穆迪Moody's同惠譽Fitch,不贅)

有乜共通點?佢哋都係服務大眾,即係消費者。食飯睇米芝蓮,讀大學睇QS,買債券睇標普。但得意嘅係,資本主義社會,畀錢嗰個,不一定係用服務嗰位(例如棺材,例如小學生課本)。

最新一期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又出爐。(資料圖片)

評級機構點都要請幾條友處理吓數據,寫吓報告,仲要發佈時出嚟包個場。商業社會,最緊要問一樣嘢:邊個畀錢?相信而家冇乜人買米芝蓮本書,維唔到皮。學生或家長亦唔會畀錢買QS排名報告,而買債券亦唔係畀錢先睇到標普對某公司嘅評級。咁,邊個畀錢?

QS大家知,就往往係大學畀錢。你間大學要拎星星?得,畀錢啦,我搵人嚟評審你,仲會教你點拎高啲排名。QS話唔係收錢買星,科水都影響唔到佢,大學亦冇得唔滿意佢最後評級——我嘅演繹係:咪L以為畀咗錢就大晒。錢當然收咗先,畀乜星都仲睇本大爺心情。幾惡。

信貸評級呢?N年前可能係買債券(亦即係借錢畀人嗰位)嘅科水睇報告。自從有咗萬惡嘅影印機同FAX機後,一般都係想發債伸手cap水間公司/政府畀錢。現實係你冇評級,就好難在市場上借到大錢。要拎評級,請先科水畀信貸評級公司。

評級機構點都要請幾條友處理下數據,寫下報告,仲要發佈時出嚟包個場。商業社會,最緊要問一樣嘢:邊個畀錢?(資料圖片)

米芝蓮仲有趣,有冇人諗過,邊位埋單?神秘食客都要出糧(唔通食Robuchon當出糧咩),試食埋單都要畀錢。錢從何來?以前就話出書,同埋,帶動母公司生意(「米芝蓮」本身就係做車軚,N年前嘅初心係多啲人周圍去旅行去搵食,就多啲人買車軚)。而家冇呢支歌仔,咁錢從何來?同樓上兩個例子又有啲唔同,米芝蓮既冇向食家收錢,亦冇同餐廳收錢(其實呢點幾聰明,下面講點解)。但,總要有人埋單嘛。除咗母公司大把錢當過癮做宣傳外,米芝蓮亦都向當地政府收錢:無他,大把人特登為咗米芝蓮餐廳而去當地旅行。下年台北都會有米芝蓮,媒體踼爆話一年要300萬美金,唔怪得車軚人食到咁肥。台灣觀光局否認——但承認有贊助,只係話冇咁貴,仲強調「唔會影響結果」。換句話講:車軚人話你知,錢就斬定你,但唔好以為畀咗錢就實唱好你。

米芝蓮由登陸香港第一開始,已經畀人話冇代表性。QS同信貸評級機構一樣畀人話。但,殘酷而直接嘅回應係:咁叻你自己搞一檔吖。人地開得門做到生意,梗有原因,總唔見城大畀錢你寫個李聲揚大學指南。點解呢類好似「冇乜代表性」又主觀更好似有利益衝突嘅嘢一路存在,仲呼風喚雨咁大影響力,餐廳/大學/國家都要買佢地怕?

米芝蓮既冇向食家收錢,亦冇同餐廳收錢。(資料圖片)

原因係,現今社會太多選擇,用家要指引,而自己搵料又唔容易。有錢鬼佬商務客去兩日大阪,食乜餐廳?咁佢乜都唔知的話,都係睇米芝蓮咯。你可以話睇tablelog睇trip advisor,但本質一樣啫。同樣地,我個仔有幾間英國大學唔知點揀,咪睇排名咯,係作參考但好過冇。債主一樣,買烏干達定坦桑尼亞債券?鬼知咩,信評級咯。人類就鍾意排名嘛,電影節N咁多套戲,我都唯有揀啲IMDB或爛蕃茄評分高嘅。米芝蓮QS標普好多爭議,但係咪亂嚟?又唔係,總有個譜,太離譜就自己都唔得掂。

諗通咗,就知道,咩人最怕評級?或者咩人最需要評級?就係唔係太掂嘅人。勁歌金曲畀林峯嗰期。有人話:唔通陳奕迅拎少個獎,佢CD會賣少半張?定係演唱會會賣少一張飛?唔會的。台灣名廚江振誠話唔要米芝蓮星,你估會唔會冇人幫襯易啲訂位?梗係唔會。同樣地,美國都玩信貸評級遊戲,但2011年冇咗最高評級後,借貸成本有冇點升?冇噃。今年9月中國同香港一樣畀人downgrade,又有冇影響借貸成本?唔多覺。唔止,10月中國仲夠膽冇評級之下發美元債添。真係陳奕迅時刻了。

台灣名廚江振誠話唔要米芝蓮星,你估會唔會冇人幫襯易啲訂位?梗係唔會。(圖片來源:餐廳網頁)

覺得評級機構冇公信力/唔公平,應該點?好簡單,唔理佢。太冇公信力嘅評級,自然會自毀。以前大家仲當樂壇頒獎典禮係一回事,但隨住拍劇換獎甚至買獎之類嘅做法出現,機構又幫自己親生仔女,無線畀得獎林峯,自此咪成為亞皆老街一帶嘅笑話。QS畀人踼爆收錢評級仲要城大超五星,勁過哈佛史丹福,咪即係林峯咯。唔通陳奕迅出嚟嘈咩,哈佛會畀你搶晒啲學生咩。中國自己試過搞間大公評級出嚟(聽名都知正,幾乎以為係太公評級),「打破」鬼佬壟斷云云,最後當然好似孔子和平獎咁得啖笑。可見鬼佬信貸評級公司雖則好多人鬧,但都仲有一定公信力。米芝蓮就惡搞啲,畢竟嘢食比較主觀,你好難話佢呢間三星嗰間一星合唔合理。

而家科技發達,好多資訊都公開,「唔滿意?自己搞一個」未必真係晦氣說話。冇利益衝突唔收錢嘅評級,永遠最有公信力。曾幾何時,消委會嘅《選擇》月刊就夠晒有公信力。悶係悶啲,但冇乜人會質疑佢。政府機構唔一定冇利益衝突,但大家確信《選擇》冇,而本書唔止唔會收公司錢做測試,就連廣告都唔會有——以免有人質疑其中立性。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