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喺香港講廣東話變了一宗罪

撰文:張定明
出版:更新:

生活在德國,簡單如買個麵包、嗌杯咖啡,不是說英文,就是說一些德文單詞,久而久之,很多時都會想念自己的語言。尤其是想準確無誤表達錯綜複雜的事件,自由抒發情感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想起的,只會是廣東話。

德國郵政官方圖片

在德國,有時候很怕見到 40 歲以上的女士,因為她們大多都懂英文,但她們卻只想跟你講德文,即使見到亞洲人面孔也沒例外。上星期,我到郵局寄包裹回港,好吧,走到郵局櫃枱,當日有兩名櫃台職員,正好就是我怕的德國女士年齡,情況也一如所料。

Hello, I would like to send this package to Hong Kong.
Okay, Ich möchte Sie......

(利伸:我只上了兩個月德文課,連同走堂,應該只有個半月。)

Sorry!?

我完全聽唔明。

她很好,將以上的德語,緩慢地說多一遍。冇錯,她與一個說英文的人說多一遍德語。我再解釋,我不懂德語,她才勉為其難地說了一次英文。

她原來問我,包裹裏面裝了什麼。

Mask, dietary supplement.

她又皺了皺眉:

「du... Sie......XYZXYZXYZ.」(德文du,Sie可解作You的意思)

於是又再度輪迴開頭的對話,後來我就知道她皺眉是因為我填錯郵寄表格。結果,我在櫃枱站了十多二十分鐘才能把包裹寄出。

我之所以怕這種人,是因為我不懂德文,但她從來沒有做錯。她只是在自己的地方,說自己的語言,你不懂是你的問題。

柏林地鐵站內的告示均以德文呈現。(Getty Images)

柏林,在捍衛語言方面很徹底,例如地鐵(U-Bahn、S-Bahn)廣播、水牌都只有德文,哪怕是遇上故障、突發事件,也清一色以德文公布。

柏林同香港一樣,都有很多不同種族的人聚居。柏林 330 萬人口之中,有 100 萬來自土耳其、阿拉伯、俄羅斯、波蘭、敘利亞等,來到這裏長居的人,都要學德文,需要通過語言考試,才可獲得更長期限的簽證。

由此你便知道,別人是怎樣捍衛自己的語言的,而相反,我們卻怎樣媚外,連自己的母語也毫不尊重。最可悲的是,在一些學校,講廣東話原來是一種罪。

《沒有起跑線?》片段截圖(圖片由作者提供)

最近有英文小學的校長在電視節目上說,「我哋有個校規呢,就喺啲學生一定要講英文同普通話,小息都要㗎,小息一定要㗎!」當有人說廣東話,就被會同學喝止「No Cantonese」。時光倒流的話,我以為以上對話,只會在《新聞刺針》【編按:有線新聞節目】報道廣州的小學如何被滅聲、如何去粵語化的時候才會看到,原來今時今日教育下一代的人,是如此鄙視自己的語言、文化,主動將之拱手相讓。

先不評論校方教英文及普通話的方法,先不說母語教學的好處,但對於一個未懂是非、不分黑白的小朋友來說,校規好比法律,老師的話等同真理,但老師竟然禁止學生講廣東話,講廣東話等同犯規,彷彿我們的母語已經代表着低下,象徵着原罪。

然後,學生成長中再沒有廣東話導航,也沒有母語的回憶,最終只會淪為「番茄」變成「西紅柿」、「包剪揼」變成「剪刀石頭布」、「雪條」變成「冰棍」,然後再講廣東話會被人歧視,然後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然後與大陸完全接軌,然後,再沒有然後。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