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店.來稿】安樂水電不安樂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英叔的店鋪——安樂水電工程已被清拆了幾天(雖名為「水電工程」,但後來成為了士多), 但最近他天天都會到店舖附近坐坐。
在十月裏, 他失去了一生的事業,也失去了他的驕傲,就像老將廉頗的下場,就是因為屋宇署的一紙之令。

文:生豪

小店的價值 執法的無情

英叔的小店,正如許多香港的小店都在慢慢消失,因為時代的轉變,傳統家庭式經營一去不復返,那種一舖湊大成堆仔的故事已經不會再回來,做到老人家心滿意足收舖就完了。

英叔兩公婆就是香港精神的實踐者,安樂水電工程就是「獅子山精神」的體現,現在特區政府官員前一句後一句「獅子山精神」,做就東一腳西一腳踢走老店舖,道理上實在講不過去。當然英叔事件中,政府有法理可循,但執法應該再三衡量,一個好的執法應該帶有情理,加上安樂小店對當地並沒有壞的影響,相反它令大家都方便,英叔的小店不應被強硬清拆,為何就不能讓小店們靜靜消逝呢?

【相關文章:水電舖屹立樓梯底半世紀 突限25日內清拆 店東:為發展無得留】

衡量小店去留不應獨看法例,政府對管制、管理有着迷信和癡迷,好像多多益善。正如美食車,行政成本已經多,計埋買車約100萬,最後就貴族化,難做之餘大家又食不到,新年無牌小販要捉,清潔阿姐倒水又捉,到最後大家有的受害,有的不爽。事實上,只要做到「輕執法」就太平好多了。

此外之前在今年九月「我撐平民美食車」活動就做了一個值得參考的試驗,單單只看「車」,就已經看到各式各樣的設計,有的是射擊遊戲的戰車,有的是雞蛋仔車,有的是果汁車等等,他們車子的成本遠低過100萬,卻各有特色。我亦有班朋友設計了腳踏磨咖啡豆的單車,一夜之間,百車齊奔,由一條靜寂的小街變成充滿生氣的夜市,故此,政府不應太癡迷強力的管制。

英叔的士多令到樓上工廠大廈和在附近工作的勞動者方便買水買茶買煙仔,一落一上就搞定。我們方便時,英叔亦可以如他所願做下去,本來就是雙贏,現在就齊齊輸。香港常常講的成功之道,就是互惠互利,大家有著數。

為何當初會有安樂水電工程?因為在九十年代之前,土瓜灣是工業區,有許多玩具、塑膠、製衣廠等等,因此水電維修需求極大,所以英叔在此開店,後來經濟轉型才轉為士多,這就是民間自發的「興天下之利」。之前我天天都去他那裏買枝烏龍茶飲,現在要走遠少少,但英叔老人家就失去了的寄託,五十年從不間斷的路程,終點消失了,變成了空虛,英叔有心有力但就無店可做,可惜也!

熱心關懷 太過速食

英叔事件在社會得到了極大的迴響,有許多人都專程走去慰問英叔,可以看到大家都很有心。傳媒們亦訪問了兩三日,令事件得到關注。

一開始可以上電視,英叔是挺開心的,但久而久之就有點生厭,直言不想繼續接受訪問。而人們去光顧英叔買煙買茶水(英叔在不知店舖要清拆的情況下,入了一批貨),到之後買風扇、椅子、冰箱都幫到英叔很多,可以看到大家都見義勇為,但有時我們的關懷會否太過速食?在許多時候,我們在網絡、傳媒得知了一件不幸或不義的事,然後因一時的熱心身體力行去幫手,然後沒有多久,當這件事過去了,人和物就會漸漸被淡忘,好像不曾發生過,這也許是一種空虛吧?

我們有否想過在這些事上會得到什麼?我們怎樣才能將熱誠和關懷延續?怎樣去增加對我們土地的觸覺和主動性?

我們的社會每天不幸的事有很多,有人也說好爸爸,好媽媽會令人厭煩,誰都是「好」的,也許我們知道得很多,但都不是由我們身邊看到和感受,更多是由一些字眼如「可憐」、「溫情」、「好爸爸」中體驗, 當一組一組的詞語用得多,當然會感到苦悶和疲勞吧!就像一個人不斷做同一件事,我不是說叫大家不要管網絡和傳媒的報道,而更重要的是要從生活開始,有時亦要順其自然吧!不過,這只是我小小的看法。

作為一個學建築的人,我只能去記錄這個曾經存在的老店!希望以圖紙細說這個曾經存在的空間,留下一些東西給以後的人。

(本文為投稿,所有圖像由作者提供,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