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施政報告大件事,青年人唔見咗!

撰文:黃偉豪
出版:更新:

有以下的小統計,在現屆政府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裏,共有十四個章節,合共274段。
但使人感到可惜,震驚及忿怒的是,全份報告中,提及青少年發展的就只有一段,內容更是空洞無物,絕對hea爆。
青年人也是人,雖然他們不是現屆政府的最忠誠支持者,但也是香港市民,社會的一份子,為何要忽視他們?

香港青年人的數目其實比老人家多,應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和資源的支持。(資料圖片)

整份長達279頁的施政報告中,真正提及青少年的內容,只有題為「青少年發展」,屬於217段的一小段:

217. 過去幾年,特區政府投放不少資源推動青年發展。為完善青年發展工作,政府將邀請青年事務委員會就青年發展政策的未來路向提出建議,並加強與政府各部門在青年工作上的協調。

這段只有5句,合共75字。內容更等於「無講嘢」,只把青少年發展這個重要任務,交給一個諮詢委員會負責,無任何決策局或司局長級的官員親自領軍。

相反,由於上了年紀的一輩,往往是現屆政府的支持者的中流砥柱,老年人在今次施政報告中,得到的照顧和關注十分之高,跟青年人有天淵之別。在報告中,即使不計醫療衛生等必然和老人家相關的章節,也起碼有兩個章節是專注於老人家,分別是第八章<扶貧安老助弱>,和第九章<退休保障和人口政策>。以上的篇幅,相比青年人只有一段,是一個絕大的世紀落差和諷刺。

雖然我們經常強調,香港正慢慢步入一個高齡的老人社會,但這個論述其實也帶來了不少誤會,容易引起政策傾斜,進而把傾斜了的政策合理化。以人口來說,香港青年人的數目其實比老人家多。根據統計處的數字,在2015年,香港65歲以上的人口只有一百一十一萬七千三百人,但香港15至29歲的人口便足足有一百三十二萬三千四百人。青年人的人口,足足比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多出了二十萬六千一百人。若從人人平等的角度來考慮,香港理應被視為一個「青年人社會」,而非長者社會,青年人應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和資源的支持。

另一個在青年人政策上常見的誤解,是認為青年人「有氣有力」,做乜還要政府幫?這論據其實和「綜援養懶人」一樣,旨在譏諷及歧視年青人,認為他們一定是「蠢,懶或無用」,才需要政府幫忙。

面對全球化下的經濟和社會環境的急劇轉變,不少先進國家的青年人在成長過程中,均比他們的上一代,要克服更多的過渡問題(trasitional problems),才能由青年成功過渡至在經濟,事業,社交,情緒和健康等皆可自立的成年人階段。青年人往往需要的,只是政府把失效的政策撥亂反正,而不是資源上的長期依賴。青年人面對的不少問題,例如置業,皆是由政策的不公及失敗所導致,只是不斷怪責他們,認為他們是問題的根源,是因果倒置,自欺欺人,於事無補。

青年人是社會的未來,所有在青年人身上的投資,是對未來的投資,也是最好的投資。我們現在不去幫助青年人,難道要等他們均成為了老人家,才透過老人政策去幫助他們?這可能正是我們現屆政府的青年政策!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