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汸臼庵與香港美食車

撰文:李兆波
出版:更新:
如果那美食車的比賽不只是在篩選參賽者,而是一個有獎品的比賽,勝出的幾位可以得到資助,由政府出資美食車,作為旅遊的推廣,營運者只支付營運的成本,那麼整體投資便大大的減低,成功的機會大增。
李兆波
香港美食車的食品售價不算便宜。(資料圖片)

最近有報導指有一些美食車虧損嚴重,特別是輪到在東九龍或中環海濱一帶。我在很早前已指出,美食車的成本高昂,令食品的價格偏高,減低了吸引力。再加上香港的餐廳處處,顧客可以利用手機找美食車在何處,他們也可以利用手機作比較,尋找美食車以外的東西。
 
曾到訪京都清水寺或有馬溫泉的朋友應該見過或品嘗過汸臼庵,這些蒸魚條雖然價格偏高,要450日元,但質量高,吃了一支也很飽,未吃過的可以一試。450日元約是30港元,等如半個拉麵的價錢,不少人也覺得貴。以此為藍本,旅客對價格的接受能力相信是差不多的水平。美食車是戶外的,沒有座位,顧客進食時要站立,現時是春季,相信問題不大,當在炎夏時,這種形式加上價錢,相信很難有吸引力。
 
現時美食車是一個先導計劃,適當時宜作出檢討。我請教過一些飲食界的老手,他們無不對這計劃有保留,那些大集團可能以美食車作推廣而不是用來賺取利潤。在美食車推出時,我接受媒體的訪問,當時我估計美食車每天的營業額要5,000元才可以收支平衡,如果每天營業10小時,每小時500元,在假期時相信不難達到,但在平日以及人流少的地方,相信會很困難。

某天我在想,如果那美食車的比賽不只是在篩選參賽者,而是一個有獎品的比賽,勝出的幾位可以得到資助,由政府出資美食車,作為旅遊的推廣,營運者只支付營運的成本,那麼整體投資便大大的減低,成功的機會大增。除了有實質的獎品,也可以鼓勵海外美食來香港,如汸臼庵,表面上好像是推廣別人的食品,實際上是表達了香港是國際美食之都。反正在香港以日本作為招徠的商店多的是,由零食到餐廳到超市,同樣成功的機會大增。

當食品沒有特色時,便難以吸引人流。我還記起在大阪有兩處有很多人排隊購買食物,一是PABLO, 還有Crepe Ojisan (已結業,還可以在梅田找到)。大家可以在網上找,有很多的討論,旅客無不以可以排隊、可以吃到為榮。因此美食車不止是一架出售食物的車那麼簡單,而是一個可以帶來話題的工具,如今話題是有,卻是相當負面的一些,相信更多人會期望美食車有汸臼庵、PABLO、Crepe Ojisan或深水埗的地道美食。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