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博評】倫敦新加坡做得到,香港就不可以?

撰文:Sheeta
出版:更新:
如果以倫敦交通的繁忙程度、新加坡的天氣也可以推行單車代步,其實香港沒有理由不可以…看看UBER、AirBnB等共享經濟先頭部隊在香港的下場,就知道真正的破壞其實是的士團體、大型酒店集團這類,必需有龐大政治能量的既得利益在背後,才不是這種「等我畀啲厲害你睇下」的小學生式發洩。
Sheeta
新加坡政府為推動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緩解公共交通壓力,在新落成的大廈都「鼓勵」加設備淋浴設備,我也變相受惠。(視覺中國)

單車可說是我最喜歡的交通工具,從北京踩到倫敦再踩到新加坡,仍在港生活時也常常踩到沙田新城市看電影。香港的共享單車限定地區,就是我當年留低不少腳毛的路段之一。

讓我把先話說清楚,我本身不是一名單車發燒友,莫說沒有專業的單車裝備和服飾,也從不會假日專程去郊外踩單車。無論在北京、倫敦抑或新加坡,單車都是我的首選代步工具,貪其路線可自由選擇,還順便做做運動。見到香港終於有共享單車Gobee,總算遲到好過無到。不少新聞報導重點都落在設備如泊位、單車徑設計之上,我卻覺得市民——包括行人和司機大佬們——對單車友的態度,才是一個成功單車城市的關鍵。

不少新加坡本地人第一次聽到我說,要踩單車去上班,嚇到下巴都跌落地。事實上,從我家騎到公司,不過是45-50分鐘的事,坐地鐵頂多只會快十分鐘。太熱?在八時之前的新加坡可是涼風處處,何況不用悶在要麼冷得像冰箱,要麼人多時又焗得像烤爐的車廂(還可能要在月台呆等三班車),舒服得很。新加坡政府為推動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緩解公共交通壓力,在新落成的大廈都(以星洲政府方式)「鼓勵」加設淋浴設備,我也變相受惠。

即使有自己的單車,我還是偶然會踩共享單車。的確,共享單車質量總沒有自家單車好,但在新加坡這個天氣變幻莫測的國家,一旦遇上驟雨即有如世界末日,如果踩著共享單車就可以馬上掉在路邊改乘其他交通工具。你無睇錯,雖然新加坡三家共享單車公司都鼓勵用家還車時,將單車放到公共泊位,但原則上只要是公眾地方又不阻街就可以,新加坡出名多公園、草坡,路邊幾乎是到處都有共享單車的身影,巴士站難、地鐵站附近更總會有幾輛車子。不過,講明是共享單車,你可以騎人家也可以,像今天我懶悠閒到咖啡室去寫這篇博文,寫到一半發現騎來的共享單車被騎走了,結果走了十分鐘才找到另一輛車騎回家。

在新加坡踩單車,通常會走行人路或單車徑,後者包括新加坡政府近年正不斷擴建的Park Connector Network(PCN),將各區與附近的大型公園連接起來,方便單車友直奔主要單車徑。走行人路或PCN也不見得比馬路安全,現代人耳聾(塞住耳機)眼盲(低頭㩒電話)情況嚴重,你按鈴提醒「不小心」走到單車徑上的行人,他可能反過來怪你的鈴聲嚇到他和孩子。更無謂的是我曾遇過一名迎面走來的大叔,快將刷身而過時他居然假裝快要跌倒來嚇我,卻不想想如果我因他而扭軚,隨時會撞上其他無辜的途人,氣得我停車走回頭跟他理論。這種行徑明顯不將單車友視為道路使用者的一份子,而採用相對輕視甚至敵視的態度,這種想法在新加坡頗常見,司機和行人都覺得馬路和行人路容不下單車。

與新加坡和香港不同,倫敦的共享單車有專用泊車位。(視覺中國)

相比之下,倫敦已推行單車代步多年,社會整體上對單車友友善得多,起碼途人讓路時不會一幅覺得你阻住哂的咀臉。倫敦單車跑在車多路窄的馬路,我卻覺得比在新加坡踩行人路還要安全。在紅綠燈前,單車會佔用最前排的位置,如果你在早上上班時間找個主要路口看看,會見到二、三十輛單車在轉燈的一湧而上。我腳力不夠,起車比那些牛高馬大的老外慢得多,不時惹來嫌棄的眼神。在倫敦,對單車友最不友善的,可能是那些一身緊身單車服、明明只是代步卻以為自己踩環法路賽的半專業賽車手。

與新加坡和香港不同,倫敦的共享單車有專用泊車位。 香港人最怕共享單車「霸住」公共泊位,倫敦模式表面上可避免此風險,但卻失去靈活性。 例如早上返工時間,倫敦市中心的泊位總堆滿車,而放工時間又一架不剩;有時你出發時以為目的地附近有空著的指定泊位,抵達時卻滿了,為了找泊位,明明共享單車是為了「解決最後一哩路」,卻變成了「多走兩哩路」,得不嘗失。還未提到倫敦共享單車那笨重的身軀,聽說原意是擔心共享單車的使用者平時不多踩單車,為安全計,故意計設得較「穩重」,一來逼著你不能踩得太快,二來它幾乎是停車狀態仍能站穩至少兩、三秒,新手單車友也不易跌倒。

我總是是覺得,如果以倫敦交通的繁忙程度、新加坡的天氣也可以推行單車代步,其實香港沒有理由不可以,至少要做到「駁腳」的功能應是沒難度。我甚至不擔心單車被破壞或被掉落河,就代表Gobee會凍過水,有車受損或失竊本來就是這門生意成本之一,大陸的共享單車公司都還沒有倒,幾時輪到香港?看看UBER、AirBnB等共享經濟先頭部隊在香港的下場,就知道真正的破壞其實是的士團體、大型酒店集團這類,必需有龐大政治能量的既得利益在背後,才不是這種「等我畀啲厲害你睇下」的小學生式發洩。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