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之苦.來稿】他看不見 但我看見香港人的冷漠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人大了,同理心是否被社會潛規矩蠶食得無影無踪?還是害怕伸出援手後換來的是一堆欺騙或拒絕?

我們相隔著一條斑馬線,他在安全島上用著白杖去掃打著前方的路,似乎找不到引路徑。(視覺中國)

文:小妹

話說,前天在回家路上看到一位失明伯伯。我們相隔著一條斑馬線,他在安全島上用著白杖1去掃打著前方的路,似乎找不到引路徑2 。那時候,行人過路燈顯示為紅色人像,有不少人無視燈號橫過馬路,同時亦無視了與他們擦身而過,需要幫助的伯伯。後來,有一位男士在伯伯身後徘徊,似乎想出手幫忙,可惜還是轉身離去。最後,我上前去。

第一句開場白「伯伯,你要去邊?」

他沒有回答我,只是問我人像燈的顏色。我靜靜陪他走過馬路,然而街上缺乏輔助他們的設施,伯伯在大街上找不到方向,我再厚著面皮問伯伯要去的地方,他說要往隧道方向。我知道伯伯需要別人幫助,但怕麻煩別人,我理解這種矛盾心情;明明與回家的路走反方向,還是說了一句「我也是」。雖然伯伯一直怕阻礙著我,反正我也不趕時間,陪著他前往巴士站。正常人走這段路大概需時5分鐘,這次,我們走了十多分鐘。這段路上,我沒有扶著伯伯走路,只是在旁聲導;可能會問,點解唔扶著伯伯?因為「尊重」。當一個人想得到幫助又害怕麻煩到別人,如果做出過多的幫忙,我怕令到被幫助者增加負擔。

在路上,一直跟伯伯閒聊。他剛上完歌唱班,現在回家去。原來在他家附近沒有這類型給失明人士的興趣班,他不想放棄喜歡的活動,所以獨自坐車前來。其實有一個巴士站鄰近興趣班附近,但要走更多的馬路,他寧願走遠一點,走一條自己還可以應付的路。伯伯又話,行隧道比較寧靜,可以聽清楚周圍既聲音,而且障礙物又少。每個人都會遇上困難,只要想辦法去解決,堅持不放棄,問題就會解決;伯伯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有些事情,令我憤怒無奈。

陪同伯伯等巴士,談及一件事情。有時候,路邊巴士站人流少,如果無揮手截車,好多司機都會飛站,伯伯試過等左好耐都上唔到車,有熱心人幫助或巴士落客先上到車。今次巴士站只有我和伯伯,巴士來了,扶送伯伯上車;有時候,巴士上的廣播提示會關上,我只是希望司機到站時幫忙提醒伯伯落車,無奈的是司機一臉不耐煩的樣子。最後,我大聲往車箱中的伯伯道別,並說到XX站要下車,希望當中有乘客會幫忙提示伯伯落車。

回家路上,心情有點複雜,自己幫助有需要的人而開心,但同時見證了人的冷漠。當時,我猶疑要不要上前幫手;曾經同樣上前幫助失明人士,但卻遭到大聲拒絕,很怕再次被人拒絕;或者會有其他人上前幫忙,這種心態讓我很慚愧,幸好我還是上前去幫這一個小忙。一聲詢問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不要吝嗇自己的能力,不要視若無睹。

或許有一天,需要幫助的是自己。

 

註:

1. 白杖是視障人士行走時拿著一支杖,有人稱之為盲公竹,是視障人士常用的輔助工具。

2. 引路徑是一種為視障人士進行道路指引的公共設施,主要鋪設於公共場所及交通樞紐內的主面出入口。在香港,引路徑以帶凹凸紋路的磚塊為基本單位。

資料來源: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