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港人要諗:爭取「主權」還是「治權」?

撰文:李道
出版:更新:

「一國兩制」,涉及「主權」和「治權」兩個部分——
「一國」乃指「主權」,香港主權屬於中國;
「兩制」乃指「治權」,亦即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於此回歸20年之際,香港人必須釐清:在「主權」與「治權」之間,何者才是爭取目標?

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日前發表重要講話,談及「主權」。(澎湃新聞圖片)

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日前發表重要講話,表示20年前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區,基本法正式實施,這是維護國家主權、實現祖國統一的一件大事--這是談及「主權」;另一方面,他說,從香港層面看,香港保持原有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香港居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這是談及「治權」。

當中,「港獨」無疑屬於「主權」爭議,香港獨立意味香港主權從中國剝離;至於,爭取普選則是「治權」層面,關繫如何實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以及如何體現行政管理權。

區別以上兩者,其實極之重要。

回歸以降,香港人主要爭取「治權」而非「主權」,基本上只聞「民主」訴求而鮮聞「港獨」聲音。不過,隨著政改一再原地踏步,有人開始認為,單單爭取「治權」並不足夠,理由是在中央「主權」下的香港,香港「治權」根本難以突破;故此,香港唯有爭取「主權」——亦即「港獨」,「治權」才會隨之而來。

問題是,爭取「主權」的呼聲愈響,卻愈觸動中央神經,因而連香港的「治權」也見收緊。故此,中央不單嚴格打擊「港獨」,尤其在23條尚未立法的情況下,對政改及特首的限制亦愈趨嚴格,包括要確保到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央擔心,對港「治權」放得太寬,恐會喪失在港「主權」。

中央不單嚴格打擊「港獨」,尤其在23條尚未立法的情況下,對政改及特首的限制亦愈趨嚴格。(資料圖片)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香港人本來爭取「治權」,但卻求之未遂,因而有人進一步爭取「主權」;中央有鑒於此,於是進一步伸明「一國」的「主權」立場,同時並收緊了「兩制」下港人的「治權」。

所以,接下來的關鍵,乃思考香港人其實想要甚麼?又應如何有效爭取?

對於藍絲來說,香港「主權」無疑屬於中國,惟他們實未反對香港爭取更多「治權」,除非少數深藍人士;對於黃絲來說,固然希望香港「治權」愈多愈好,但除非少數深黃人士,相當程度實未認同「港獨」要求。

對此,雖然坊間直接探討「港獨」的民調不多,惟也有一些間接調查值得參考。

例如,民主黨去年底的民調指出,若到2047年仍無「雙普選」,20%市民會支持「港獨」;反過來,倘若2047年前實現了「雙普選」,認同「港獨」者就會跌至14%,而70%將續支持「一國兩制」——也就是說,無論香港有無全面普選的「治權」,主流民意皆不反對中國在港的「主權」。

此外,港大民研的身份認同民調顯示,以包容性的評分模式來問,市民給予「香港人」的評分高逾8分,惟給予「中國人」的評分亦達6.88分,過去廿年來相關評分都在7分或以上的水平附近,說明絕大多數市民並未否定中國人身份。當然,18至29歲青年的「中國人」評分較低,最新便由10年前的7分左右銳跌至4.9分,但以平均分性質來看,仍反映有近半青年回答5分即「一半半」認同。

顯而易見,可以總結地說: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均認同中國在港的「主權」,並不認同香港爭取本身「主權」。而毋庸爭議的是,不管黃絲還是藍絲,都一致支持香港爭取更多「治權」。

其實,某程度上,「主權」與「治權」的關係,好比「共和」與「民主」:英國、日本等地,「主權」便屬君主制下的一家一姓,至今尚未走向共和、亦無打算走向共和;當地人沒見爭取「主權」,因為「治權」已透過民主牢牢地握在人民手裡了,市民都可一人一票選出自己的心儀領袖及國會。類似情況,就似上述民主黨民調所示:「治權」滿足之後,「主權」需求就減。

說到底,究竟港人要爭取「主權」還是「治權」?當中,在香港沒有「主權」之下,是否真箇無法得來「治權」?而在爭取「主權」的同時,會否令中央進一步收緊香港「治權」?此外,中央一再收緊香港「治權」,會否令爭取香港「主權」的聲音更加強大?眾所周知,相關惡性循環已成客觀事實,重點思考方向,乃未來如何走出這個惡化漩渦?繼續下去,肯定不是好事。

於此回歸20周年之際,各方好應停一停、諗一諗,深切思考香港未來路向。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