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89年12月31日.來稿】我與九十後脫節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馬莉安

如果要與「這麼近那麼遠」畫上等號,除了因為「士啤軚」而令褲子只差毫釐的鈕扣永遠扣不上,以及爭寥寥數秒而趕不及巴士之外,我會說八九年最後一天與下一天出生的人之間的鴻溝,貼切到不行。

作為1989年12月31日生日的職場人士,是歲月驅使自己漸漸成為半個「老師傅」,大學畢業至今,踏入第六個年頭,成為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員工,加上任職傳媒工作,短短數載,男的要養家不得不離開只是雞肋薪金的工作,女的則急速轉行,公關又不知何解成為了一班囡囡趨之若騖的行業,漸漸公司新血換不斷,隨之而來的是一班「九零後」。

假如要問我「九零後」有什麼特徵,頃刻間不容易用文字形容,但就是一群同我(或非九十後族群)脫節,修正,應該是我們跟他們脫節才對。我非輕易拋出「超,一代不如一代」的陳腔濫調,而且我必須澄清——我討厭這樣的濫調;但這堆「九十後」,至少於我個人立場而言,他們形成了一個意識形態:有的「烚下烚下」、有的趾高氣揚、有的過於自我,一言以敝之:不懂人情世故。

此等種種先入為主的意見,也許換來的是被冠以「時不與我」的形象,皆因我就是「最後一個八十後」,此時此刻已是「九十後」的世代了嗎?但明明當年還是初生之犢的時候,我也算是一個被認為懂得待人接物的新丁,身邊的七、八十後也是特別順眼、傾得埋,因此我姑且將「新人都是柒」界定為不合理懷疑。

但眼前的「九十後」輕則滿口懶音(做傳媒的人特別耳靈,稍稍一字半詞有懶音,實為非常礙耳),更莫說他們需要出鏡做扒;重則說話高八度(主要為女性):欸呢、咁呢、咩咩囉、真係O曬嘴囉(下刪200個例子),聽返鏡頭後這班囡囡對專家、高官的提問,刺耳得既嬲怒又羞愧,心諳:囡囡,你點解唔爭氣啲?可唔可以壓低幾度?你好x醜呀!

這為聽覺的脫節。

筆者相信,形象對九十後而言無比重要,尤愛崇拜名牌。(視覺中國)

他們是很介意別人看法,即是自尊心極低的群眾。我曾經在英國遇過一個這樣的九十後女生,當時我在一間韓國人經營、但專請香港人做售貨員的飾物店工作,貪我們英語能力夠好。那天是中秋佳節,有個熟客拿了一盒榮華月餅送給這位九十後妹妹,到放工時她說盒月餅很老土,拎出街「好糯」,最後拒絕拿走。人家一番心意跟「覺得月餅」老餅對決,對她來說「形象」無比重要,難怪當年雅虎拍賣還相當流行時,不時有名牌紙袋賣,真係有供有求。

關店時我們要輪流吸塵和拖地,彎腰動作不時令她的名牌圍巾扭作一團,我記得,它是Vivienne Westwood 的純色羊毛圍巾,雖然工作還未完成,但她每當要再次伸直腰板時,指定動作就是將理應藏起來的brand tag 反到正面,原因是什麼也不用多作解釋。

說到這裡,一定不少九十後對本人拙文咬牙切齒想來個平反,或批評崇尚名牌以示優越感亦非九十後專利云云。我也想講句公道說話,在溝通上跟這位略為虎背熊腰的廿二歲妹妹是沒大問題的,而且她英文確實流利,只是人在他方,做機場地勤的她變成要拖地抹塵,希望她懂得對他人好意感恩,而且明白「牌子嘅嘢食唔飽人」,拖完地趕快收工罷啦好嘛?此為生活體驗上的脫節。

不論做事過於步步為營或是自視過高的年輕人(我定義為比我年紀少的),他們很多都不喜歡直視對方說話,以致令其他人覺得他們要不表示沒興趣交談,要不根本沒想過怎樣為尊重人的交談,視覺的脫節也。

閱讀到這裡的九十後,一定很自虐地又要睇又要X;而一班八十後或以上者則大快朵頤的爆粗,道:「X!點X只咁少,仲有……」

心裡還有太多太多的不認同這個意識形態,一齊去洗手間、問他們東西不應人、一大班人食飯卻要兩三個圍埋咬耳仔等等,而我剛處於的崗位是在斷層的夾縫,於是,我也成了這形勢的必然產物——不埋堆的啞巴。

不過,就在一星期前,回家等車途中,因我做了低頭族而走漏眼,看不見前面的乘客已走前一段兩米距離,站在我後面的中坑男無聲繞過我,我未及時知道狀況,問該男是否在排隊,因我也在排隊。他即便怒氣沖沖說:「你唔行即唔上車啦,呢啲後生嘅。」

沒錯,我是被「呢啲後生嘅」辣㷫,但我沒有惡言相向,只說:「其實你可以叫我甚至拍膊頭嗌我行。」然後他又反駁:「咁你阻住人吖嘛,呢啲後生嘅!」我登時邊行前邊理論,「先生,你唔好同我講一代不如一代嘅說話,呢度公眾地方唔想同你嘈,後面等車嘅人都無出聲吖。」最後我還是先讓他上車,我則登下一部車。

或者一班「七、八零後」又何嘗不是「五、六零後」眼中的「九零後」?什麼「一代不如一代」、「一蟹不如一蟹」(求指教其出處何以用蟹形容之),原來是生生不息的「金科玉律」,一天降臨世上的差距造成不只我口中,而是不少八十後掛在口邊講「真係同班九十後溝通唔到」的情況,是心理設障,抑或社會現象?他們的意識形態以外的世界又是否必然是正確,必須要迎合?「九十後浪」終有一天必成老師傅,或會明白現在的「前浪」說的話不無道理,而當一個年僅廿二歲的妙齡少女都可穩袋六萬元做CEO,這天,不遠矣,共勉之。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