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由中大裸跑談起:大學教育內容,比誰做校長更重要

撰文:黃偉豪
出版:更新:

中文大學已推薦段崇智為新任校長人選,港大及科大也要換校長,但誰做校長,可能也不及大學教育的內容,是否能夠追上時代般重要。

我們需要什麼內容的大學教育?這個問題,起碼可以寫足八至十篇文章來詳談。但因篇幅所限,唯有把今次的焦點,收窄於學生面對全球化及多元化(diversity)的能力之上,並由中大校園的裸跑談起。

夏日炎炎,裸跑是個「消暑」的題目,但也有更深層的意義。中大校園內的祼跑事件,最為矚目的,自然是今年五月有關南韓交換生的一次。但是,這應不是中大校園內學生裸跑的第一次,出事的同樣是外國交換生。

早在十年八年前,已有同學告訴我,看到中大校警追捕頭戴絲襪的外籍交換生裸男的奇異事件。除此以外,也有同學向我報告,在半夜三更見到有外籍交換生,非法在中大泳池跳水和遊泳。因為他們每個人也是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有理由相信,以上並非絕無僅有「好彩」遇見的個別事件,是當時頗為普遍的情況。

今年五月中大校院有南韓交換生裸跑。(資料圖片)

當年在筆者辦公室的所在地,聯合書院的鄭楝材樓,也開辦了深宵開放,並可販賣酒精飲品的思源館,聽說有不少捧場客也是外國交換生。夜生活從來不是我的一杯茶,但我在每天早上返回辦公室的路上,總是看到佈滿了煙頭,空酒瓶,空啤酒罐等物品,完全可以想像到前一晚夜夜笙歌的場面。幸好,這情況在不久後便有所收斂,但這只是因為他們終於發現了中環蘭桂坊這「新大陸」,轉移了狂歡的陣地。

大學生裸跑是否羞家,並非本文重點,貴為哈佛大學的學生,也有在考試前夕裸跑的傳統,名為Primal Scream,用來幫助減壓。也不是想針對外國交換生,鼓吹「排外」或「仇外」,而是想凸顯很多交換生計劃,只是形式化,有名無實,學習價值成疑。

交換學生除了缺乏和本地生有真正交流外,也往往不能融入當地社會,甚至生活圈子狹窄到,只是局限於和自己的「同鄉」溝通。在與家人和朋友分離下,人在異鄉,更容易變得孤僻和疏離,並出現反叛和各種不良的行為。類似的情況,其實也有發生在往外國交流的香港學生身上。雖然甚少聽聞有香港的大學生,在外國交流期間裸跑或犯事,但身處外國仍只顧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交流的國家認識膚淺,當交流只是一般的旅遊節目,則相當普遍。

即將離任的中大校長沈祖堯,也不禁在臨别贈言中提及有關大學生應付現實世界能力的憂慮。(資料圖片)

今日互聯網普及,人工智能快速興起,傳統的大學課程所培訓出來的畢業生,若只掌握教科書內的知識,是最容易被淘汰,被科技所取代。所以,越來越多的世界級大學的課程,均把重點由單單的知識的承傳,再進一步推至更高層次,就是每個大學畢業生,也必須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capacity),來替世界帶來影響(impact)。

如今的大學生即使知識多,但應付現實世界的能力普遍不高,連即將離任的中大校長沈祖堯,也不禁在臨别贈言中提及這憂慮。而交換生計劃的原意之一,便是建立包容及駕馭多元環境的能力,而在陌生國度下獨立生活,對訓練抗逆力也有幫助。

可惜,除非學生自己懂得珍惜,願意全情投入,否則現有的交換生計劃很多時也只是虛有其表,但求人有我有。針對這個問題,很多大學的新課程,也是和外國大學合辦,同一課程,兩地同時收生,四年中至少有一至兩年是同時同地共同上課,以確保來自不同國家的同輩(cohort),不只是軀體在同一空間內出現,學習和思想上,也有緊密的互動和深入的交流。當然,當更多類似的精英化課程成立後,會否加劇在同一大學內,不同課程之間的不平等情況,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