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能帶香港通往哪裡?

撰文:方士高維治
出版:更新:
仔細看看施政報告中關於「一帶一路」的內容,不難發現本地最受惠的就是位居報告開首位置的金融業和航運物流業…雖然提到「再工業化」的字眼,但總體配套只強調高增值科技產業…
方士高維治
曾梓洋攝

忙得喘不過氣的上午,到中午時分打開施政報告網頁。手機版找不到全文,只好逐一瀏覽不同議題的段落。金融、航運物流.... 悶。不斷按下一頁都未看到自己關心的東西。

 

不耐煩的便跳到目錄去,非常驚訝的發現有261段的施政報告之中,由第38至66段都是說「一帶一路」。我一邊閱讀,一邊對CY有這樣的安排作多方面忖測。午飯時與朋友曾切磋這話題,本文章的構思也出了一半的時候,回到Facebook就發現被這四個字洗版,人人都把這堆早已沒有期待的文字稱為「一帶一路報告」。

 

「一帶一路」指什麼?

 

其實「一帶一路」是指什麼?相信有不少朋友大概知道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它是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一個經濟合作概念,伙伴不僅包括與中國相鄰的中亞和東南亞國家,還有俄羅斯、南亞、波斯灣,甚至遠達西歐的國家。

 

用最簡單的話說, 「一帶一路」就是中國希望打通與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之門,繼而達至政通人和的一個「連橫大計」。它不像美國提出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並不是由任何具約束力協定來定義的實體,只是借助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而發展的合作機制。不太意外的是,美國和它的盟友,如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澳洲都不包括在這無形的共同體之中。

除了經濟上「一起做頓大茶飯」之外,中國樹立「一帶一路」其實還有其政治目的。它在意的是對國民、對世界展示自己有能力重新建立一個以自己為出發點的國際經濟和政治秩序。中國要對外展示實力,自然亦要先安定內部的矛盾。以「一帶」為例,據了解就會為新疆這個分離主義的搖籃帶來不少的基礎建設和經濟機遇。派發政治肥豬肉,嘗試製造地方的經濟起飛,也就是領導人認為可以令搞分裂的人閉嘴的最好方法。

 

「一帶一路」是一場要演相當一段時間的政治秀,面向天朝的香港特區政府自然亦要配合,以免被其他省市分掉這鑊大茶飯裡面的所有肥豬肉,再次落入「被邊緣化」的恐懼之中。再者,經過雨傘運動等接二連三的事件後,CY連任要獲得中央首肯可謂危危乎。趕快做些乖孩子的動作,努力配合中央的鴻圖大計,才是靈丹妙藥。

 

不過,得到中央繼續欽點是不夠的。仔細看看施政報告中關於「一帶一路」的內容,不難發現本地最受惠的就是位居報告開首位置的金融業和航運物流業。按報告論述,「一帶一路」無可否認會為這些帶來發展機遇,是一桶肥豬肉。其實,單看文字我其實也難以斷定是政府團隊的見解,還是金融業界人士看見機遇,透過權威人士向政府倡導之下而產生的筆跡。

 

例如,當看到「伊斯蘭金融」這個陌生名詞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懷疑CY為了「一帶一路」可以去到幾盡?但當提出來與友人討論,卻得到下面的回應。他說,香港向來是地區內一個比較能夠容納不同宗教文化的地方,因此的確具備發展以伊斯蘭國家企業為顧客的金融服務。

過分熱衷一帶一路 反影響本地產業發展

 

某程度上,CY向這些業界人士派發定心丸,也可以說是為了鎖定他們對自己連任的支持。不過,這些機遇無論特區政府協調與否也存在的,CY在事情上的功勞可能非常有限。但更大的問題是,如果香港過度熱衷於這場由北京指揮的大茶飯,將會影響未來的產業結構及其本土主導性。倘若香港仍舊高度依靠金融、航運物流等行業,較為實質的製造業,或是滿足本地需求的文創和漁農業發展,自然會繼續處於極度邊緣化。香港經濟發展也就更加要看中國及其對外關係,更難脫離一個由北京主導的框架。

 

施政報告中雖然提到「再工業化」的字眼,但總體配套只強調高增值科技產業。如果要發展一個比較健康、全面和多元化的經濟,政府理應在科技數碼產業以外的領域,支持更多不同人士創業。但按目前報告的描寫,特區政府是安於在全中國不同城市分工之中找自己的定位。沒錯,香港繼續會有其特別功能,但將來就只會是為中央效力的眾多城市棋子之一。

 

寫到這裡,才發現「一帶一路」不但可能是CY的連任輸送帶,恐怕也是把香港帶往2046,成為一個大陸城市之路。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