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點滴師語(2):藝術教育的本意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藝術教育專題】點滴師語(二)蔡頴思:藝術教育的本意,理應互為影響、互相感動
撰文:Pluto
人們愛說:「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認定老師是改變學生生命的靈魂人物,但你可想過,老師目睹學生被知識啟蒙和成長,亦能有所得著?
「當初參與『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TOE),不外乎想為學生爭取多點資源去探索藝術。沒想到,當我親身跟藝術導師交流、看到學生課後的轉變,對教育的理解和認知,也隨之成熟了、宏觀了,真是意外收穫。」現於協恩中學任教高中視覺藝術科的老師蔡頴思(Alice)感觸,「互為影響、互相感動」的精神,正是藝術教育最可貴的本質。

抗衡功利化教育,先由自身做起

曾幾何時,為師之本在於「傳道、授業、解惑」,然而,當代社會的教育制度愈見功利化,尤其2000年後,香港教育局進行制度改革,向各大中小學施行諸如:普教中教學語言政策、中小學結龍計劃、殺校政策、副學士制度、「三三四」學制﹝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學的制度﹞和DSE考試制度等,以商界品質管理的思維作評核,無數學校被逼盡出辦法去招架官僚式的審批,老師們亦為龐大的工作量疲於奔命,逼著淪為知識的技工與監工,難有心力和時間去關顧學生。

Alice曾經任職社福及公共行政,因熱愛藝術與教育,約十年前轉當教師,她了解業界癥結,也嘗試為學生開拓不同的學習機會,「新高中課程裡,視藝科考生在考試外,還需提交『作品集』供評核。由於要求頗高,不少學生深感吃力,我自知單靠個人知識,不足以扶持他們,當見政府為發展藝術教育和西九文化局區,對市場投放多了資源,民間組織如香港青年藝術協會、聖雅各福群會和文化葫蘆等,又推出各類活動和大師班,我會主動對外搜集合適的資源融入教學。」

TOE堂上練習作品照,學生正在模仿劇照,以學習構圖。

跟TOE合作是其中一場冒險,「約於2008至2009年,跟校方提議引入當時尚由何鴻毅基金會主辦、未交托浸會大學主理的TOE課程,不只因其有專業的藝術導師任教、給學生提供攝影器材等實際條件,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教育理念一致:不想純粹功利地量化成果,而是同時著重學習過程,回到根本,照顧學生的身心所需。」

藝術的轉化力無處不在

有別「只求分數」或「整靚件作品」,Alice更渴求以藝術教育,拉近學生跟自己、師友以至世界的距離,「人人都應學習藝術,通過觀察日常、發掘生命,令我們真誠地面對己心。假如你拒絕直視自我,就算作品做得再精巧,亦只徒具其形、不得其神。反之,若你願意用心對待,在取材、塑造、雕琢的過程,可以反復經歷和檢視想法,了解好日子、壞事情各有意義,繼而會懂得放下,接納自身的優缺點,活得坦然。我衷心相信,讀過藝術的學生,眼睛和感知,跟未受同樣訓練的人是不一樣的。」

藝術導師正在帶領學生利用自製的針孔暗箱,領略攝影原理。
學生來到位於啟德校園,初嚐黑房相紙沖曬。

說得肯定,全因Alice見證過生命的轉化,「參與TOE至今,斷斷續續近十年,先後安排過高中的DSE和初中的OLE﹝其他學習經歷學生上堂﹞。雖然各人的藝術基礎和興趣不同,但總汲取到一點養分。TOE第一批學生已大學畢業,當中有人參加完TOE進階課程,繼續於大學選修視藝;亦有學生修讀心理學或電影科時,嘗試將TOE知識融入;不走文藝路線的學生,所學也沒徒然,他們在日常生活,有運用從前吸收、已潛移默化的視覺資源,幫助自己解難。」

別說太遠,像2017-2018年度TOE的學生,就屢為Alice帶來驚喜。恆常課程忙碌,她趕緊傳授知識、學生趕忙消化資訊,雙方除堂上相處,閒來少互相關心。多得TOE的藝術導師和助教協助,以有趣的課程、破格的概念,開出溝通的橋樑,大家得以重新認識,「TOE總監黃淑琪﹝Ki﹞心思敏銳,試堂後留意學生傾向思考型,於是安排Jenny﹝李俊妮﹞作導師。細心的Jenny也按學生特性,建議『我的自畫像』為主題,帶領大家探索攝影、創作和自我的微妙關係。或因預備充足,又同為女生,交流比往常共鳴更強。像某次小練習,大家要參考劇照拍攝,幾位向來文靜的學生,不但認真地花時間化妝、造型,有人還大膽地作天使打扮在旺角鬧市拍攝,身上掛著『這是藝術』的拓牌子;或用保鮮紙包身、將墨水塗抹在身體、臉上拍照。縱然考慮到校方、家長或其他同學接受的程度不一,我有稍作協調,但基本上都沒有審查或打壓想法,難得他們敢破格,不理外界目光去展示個性和創意,非常可貴。」Alice欣慰的說。

堂上練習。

多得你們啟發了我

學生走出安全區,將真性情解放,那麼Alice的人生觀和教育觀又可有受影響?「絕對有。」她娓娓笑說,「我的啟發於初期已出現,那次經驗縱跟攝影以至藝術沾不上邊,卻默默地影響了往後發展。約2009年的課程啟動前夕,當時剛入行不久,為了讓同學跟導師先認識、混熟,Ki專程安排一日工作坊,帶領大家郊遊,從薄扶林徑上太平山、再下山去到中環都爹利街為終點。當天,我們沒談論什麼攝影理論,只隨性地走走看看,記得期間經過一條溪澗,好多學生駐足圍觀,我也好奇看了一眼,發現他們討論一潭死水裡,一隻生青蛙陪著另一隻死青蛙的情況。」

幾位向來文靜的學生,不但認真地花時間化妝、造型,還大膽地作天使打扮在旺角鬧市拍攝,身上掛著『這是藝術』的拓牌子。這張照片最後在展出時被曬成大幅窗簾。

Alice續說,「我沒想太多,直到下山後大伙兒吃飯,學生們分享日常生活太緊逼,難得有一日玩下好開心,腦海突然閃現那對青蛙、生與死共處同一空間的畫面,感慨萬物的生命脆弱又短暫,要學會抓緊當下、享受活著。從此,我愛上大自然的治癒感,也決定多關懷學生的感受,幫助他們去坦誠地面對自己,踏實地感受生命。畢竟藝術就是一趟經歷生命的旅程。」

更多藝術教育工作分享﹕
中學藝術教育座談會 及 教材共享與實踐工作坊
日期﹕2018年6月9日(六)
地點﹕太古城中心House by Kubrick舉辦一場
由多位資深視藝科老師及藝術計劃策劃人,分享於中學籌劃藝術活動的經驗和觀察,擴闊業界對藝術教育的想像。

詳情﹕TOE.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