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臨海地建公屋值得支持 須禁止單位變私樓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周三(7月4日),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政府願意撥出部份啟德私樓土地,供房協安置轄下九龍城區舊式出租單位住戶,騰出的土地可以重建,興建更多住宅單位。
如果成事,這是房屋政策的另一大轉變,即政府容許臨海地皮興建公屋,而非全部歸作私樓土地出售,賺取巨額地價收入。再者,景觀不應是奢侈品,只屬少數富裕階層專享。
然而,要達致公營房屋主導,政府除了增加公營房屋用地及建屋量外,還要確保樓宇自用及投資市場分割,避免單位透過補地價流入私人市場。

政府將撥出啟德舊跑道三幅私樓用地,改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部分會是出租公屋。( 岑卓熹攝)

海景公屋標示房策轉變 靚地非私樓專利

林鄭上周推出六項房屋政策新措施,其中一項是把九幅私樓地皮轉為發展公營房屋,試圖加快落實《長遠房屋策略》公屋落成量的目標,值得肯定。她昨天補充,政府正在探討選取三幅位於啟德地皮的部份,撥給房協,興建公營房屋,協助房協重建舊式出租屋邨的計劃,初步構思為土瓜灣樂民新村及馬頭圍真善美村。房協主席鄔滿海其後回應,有關計劃及批地安排要再與政府商討。

若果成事,這除了加快市區公屋重建和增加公屋單位量外,更一改土地分配原則,向外界宣示,並非所有臨海地皮也會興建私樓,透過賣地賺取豐厚的地價收入。

如此轉變,可以從清拆北角邨的例子證明。北角邨在2003年拆卸,2012年政府招標出售地皮建成私樓,今天是臨海豪宅海璇。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在2007年表示,「北角邨土地位處海傍的優越位置,是重要的社會資源,委員同意是不適宜作為興建公屋用途」,又稱「應該盡快交還給政府發揮其經濟潛力」。

觀乎啟德新發展區,儘管有部分住宅地撥作公屋、居屋和市建局私樓,但建築密度相當高,而且遠離跑道範圍。相反,海景單位,尤其是跑道用地,原本預留給私人地產商興建住宅及商業設施。因此,在跑道上興建公營房屋,意味着政府或會少收百億元的地價收入,而單位望海也並非富裕階層的專利。

房協於1953年接管位於馬頭涌區的56間小屋,該些平房建於1938年,用以安置內地來港難民;房協於1955年加建128間小屋,其後於1962年拆卸,部分土地交回政府,餘下用地由房協興建新的出租屋邨,即現時的真善美村。(房協圖片)
+8

新單位應以公屋為主 須留禁止變私樓

當然,今天庫房充裕,政府有能力調撥土地。如果大家也認海景、開揚景觀能夠改善生活,那更應該讓基層居住此等單位,拉近貧富生活差距,而非任由他們被私樓包圍。另外,房協需要提供足夠的文娛康樂及安老設施,支援社區,以至惠澤其他私樓居民,促進共融。

反而,正如鄔滿海稱,政府需要與房協商討財政安排。根據一貫做法,現時房協興建出租屋邨,要繳付三分之一地價。若要興建資助出售單位,房協要繳付一半地價。以往房協可以透過出售單位,既增加收入,又可補貼興建出租屋邨的成本。然而,鑑於今天公屋興建量大大落後,而且政府有意增加公營房屋建屋比例。所以,不論是啟德地皮和屋村重建地皮,日後應該增加出租單位比例。政府應考慮豁免地價,減輕房協財政負擔。

即使房協日後興建資助出售單位,也必須禁止單位補地價後流入私人市場,只能容許在第二市場流轉或者售回房協,杜絕自住單位淪為投資工具,確保市民能夠負擔得起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