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派位】入學機制改革未竟完功 兩招可令制度更公平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2019/20學年的官立及資助小一「自行收生」結果出爐,再老土也要說一句,有人歡喜有人愁。不過,愁的其實又豈止家長,那些年紀輕輕便被迫訓練為十八般武藝俱全的小孩,不知比家長愁上多少倍。只是話說回來,政府所制定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縱非完美,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確保學位分配具隨機性,減輕競爭對幼童帶來的壓力;若真要改,或許直資制度才是適合動手的對象。

為便於討論,不妨先扼要交代現行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概言之,「統籌辦法」分兩部,首先是「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學校須將約30%學額用來錄取有兄姊正在該校就讀,或父母正在該校就職的兒童,另有約20%學額根據「計分辦法準則」錄取有意報讀的兒童,而過程中學校不可進行任何形式的筆試或面試。假如兒童在這階段仍然「未有着落」,便要參加「統一派位階段」,依所屬校網及家長意願編配學校(家長只可選擇三間超出所屬校網的小學,學校亦只能提供10%派位學額予跨區學生),若某校學位求過於供,電腦將隨機分派,以顯公允。由於統一派位約佔學校學額50%,故可以說,大部分小一學生都是藉隨機分派取得學位。

(圖片來源︰教育局網頁)

2000年改革小一入學機制後,政府強調「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之主要目的為消除進入較受歡迎小學的激烈競爭對幼童帶來的壓力,及對幼稚園教育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所以不准學校以面試或筆試「考核」幼童,統一派位也不如中一派位般,將學生按能力分等,而是完全隨機。由此可見,政府也同意小一不是「摘優而錄」的合適階段,這點值得肯定。

儘管如此,「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有些設計還是可再斟酌。依照「計分辦法準則」,父或母是該校校董的,可得20分(滿分35分),父母兄姊當中有人為該校畢業生,亦可加10分。前者的理據若何,實在教人猜不透;至於後者,固然滿足了某些校友的強烈情意結,但眾所周知,基於歷史及社會學原因,某些官津傳統名校的畢業生多是社經地位較高者,即使他們學生時代屬貧苦家庭,但長大後多能向上流(具體解說參見另文),「計分辦法準則」容許他們的子女加分,只會助長階級複製。

延伸閱讀︰【直資學校.倡議】直資偏幫富人? 資深校長︰係投資未來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極受本港家長歡迎。(資料圖片)

有指「統一派位階段」的學額應由50%增至60%,使小一入學更趨隨機,既避免兒童慘遭過早催迫,也可增加基層學生入讀官津傳統名校的機會(傳統名校的優勢不是都市傳說,而是可見於畢業後的發展,參見前引延伸閱讀)。這番說法固然有道理,但調撥區區10%的學額,能在多大程度上救兒童於水火,實在頗成疑問;事實上,會花資源過分催迫子女的,又豈會將希望完全寄託於算是重視隨機、適用於官津小學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真要檢討的,應是直資小學的收生辦法。

直資制度的本意是促進教學多元化,故直資學校有較大辦學自由,不過,這並不代表直資小學可以成為「虐待」兒童的幫兇(反過來說,若直資小學無意鼓勵家長催迫兒童,則制度也不應陷這些小學於不義)。基礎教育的要旨在於「育人」而非「選才」,直資小學斷無「挑選」學生之理,尤其現在的客觀結果是不少兒童與家長因制度衍生的競爭而受壓、變得焦慮,這就更有理由檢討直資小學的招生方法。至於調節「力度」應當若何,該對直資小學施加更多約束(就小一招生一環,現時只有無約束力的指引,而現實中絕對有學校不依從,參見下圖),還是將「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適用範圍擴張至直資小學,便有待當局深入研究了。

延伸閱讀︰【直資學校.倡議】直資=貴族? 要擺脫標籤 須嚴限學費

教育局直資、私有小學面試指引。(教育局)
+4

說到底,會催迫子女的家長,心底裏只是想子女得到「最好」的教育,只是有時過猶不及。向家長講大道理,叫他們放鬆點,他們當然不會理會,畢竟心態衍生自制度。故此,與其取笑、責難一眾虎爸虎媽,不如從制度入手——不單要改變小一收生制度,還要讓官津學校有不遜於直資的質素——使家長覺得毋須過分催迫,也能具均等機會讓子女獲得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