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請作歷史性決定 全面收回高球場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於年底提交最終建議報告,公眾普遍關心粉嶺高爾夫球場的去留。小組內部消息指,小組或許建議收回部分球場作發展;另悉,也許忌諱報告「過激」,小組只會說「較多」市民贊成收回。事實上,多項民調清楚表明,民意贊同收回球場。《香港01》多次強調,全面收回球場既回應主流民意,也符合現實土地需要以及成本效益。縱然作這項決定時會遇到小部分人阻撓,但管治者理應無所畏懼,做該做的事。我們期望,特首林鄭月娥能夠作出歷史性抉擇,為民謀福利。

必須強調,全面收回高爾夫球場並非因為仇富,更不是憎恨只有某一群人可以使用這些設施。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經濟體,一部分人擁有比一般人更多的財富不是壞事,它既能激發更多人努力工作,更讓社會呈現多元的階層分布,符合香港作為一個自由、進步社會的本質。我們從來不認同均分或共產社會,但多元階層分布及部分人財富多於一般人,並不等同這部分人,甚至更小眾的群體,在政府施政決策中擁有過大及嚴重不平衡的影響力,可以左右公眾利益,甚至置公眾利益於不顧。

就高爾夫球場而論,全面收回興建公屋,能夠滿足社會上弱勢群體的基本需要,而住屋需要遠比打球重要,政府應勇敢作出決定。反對收回的人——毋庸諱言,當中多為香港的精英階層——要問,為什麼香港發展到這麼多人負擔不起住屋的境地,連他們使用的球場都無法倖免,成為緊迫覓地的對象?

其實,一小部分人冥頑不靈,堅持部分或全面保留高爾夫球場,甚至指摘眾多市民都支持的政策就是民粹,這種指控是無知和膚淺的。政府施政決策只有一個利益標準,就是考慮整體利益,滿足大多數人需要,並兼顧特定弱勢群體。在收回粉嶺高爾夫球俱樂部上,判斷依據就是香港嚴重缺乏即時可以用作建設公營房屋的土地。既然高爾夫球場土地屬於政府,租約即將到期,政府就應該當機立斷,行使合法權力,終止繼續租地。如果認為高爾夫球場有存在必要,那就應該另覓更適合作為球場的土地。

(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反對者冥頑不靈 政府應果斷抉擇

觀乎反對收回球場的理據,仍不外乎保育生態、古蹟、難平衡城規發展等。先說保育,近日不乏商界人士、學者支持填海,他們並沒有認為填海造成的生態損害無法彌補,與環保人士的訴求不一致。相反,在面對收回高球場的訴求時,卻將損害自然生態無限放大,這顯然證明他們只是選擇性地運用原則,以為市民沒有判斷力。

貌似稍為合理的理據,即發展高爾夫球場後交通規劃將失衡、人口會過於密集之說,其實亦難取信於人。一些學者宣稱,由於高爾夫球場遠離市區,收回發展建屋,只會淪為第二個天水圍。這個說法存在嚴重的偏見和誤導,他們似乎忘記了一個基本事實,就是幾乎所有新發展區,如洪水橋、元朗南、東涌新發展區,都遠離所謂的市區。如果反對者的說法成立,政府的規劃將被全盤推翻。

更進一步說,城市規劃的目的就是使社區平衡發展,改善居住環境。香港確實存在各種規劃的不平衡,香港面積說小不小,說大不大,所謂「遠離市區」本身就是規劃失衡的結果,解決方法並非將更多人聚集在人口擁擠的市區,而是要發展「郊區」——就是將「郊區」改變為「市區」,讓人均居住空間和環境大幅改善。所謂天水圍的困局,就是遷就地產商需要和政府缺乏規劃的結果,將議題本末倒置,倒果為因,實屬偏見。

(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反對者也忽略了,面積達172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與古洞北、粉嶺北新區僅一路之隔,兩者協同規劃必能促進更具效率的發展,並為新界東北規劃帶來更大彈性及空間。政府可以大幅增加公營出租房屋供應,在此基礎上,連結其他相關土地,就整體城市佈局提出創見,吸引企業落戶新區,落實原區就業,平衡就業與居住、交通與生活的分佈。管治者應本乎善治的大原則,作出合乎大眾利益的決定。

收回高爾夫球場建屋背後有充足理據,是跨黨派共識,也廣獲市民支持。政府不怕受盡千夫所指,有花數千億元興建人工島的勇氣,為什麼就不願做一個社會主流認同的決定?

管治者難免受着歷史條件羈絆。這些條件可以是管治文化或多年以來積習而成的既得利益結構,甚至是長年忽略基層需要而形成的冷漠心態。傑出的、會被歷史記住的管治者,必須洞察深層問題,突破歷史條件的桎梏,勇於作出改革。而突破這些歷史條件的改革,即屬歷史性決定。

(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受意識形態障目 官員懼動輒得咎

在行政主導的政治制度下,行政長官坐擁大權,反對派制衡力量有限,然而政府施政卻仍然謹小慎微,毫無魄力。改革之所以窒礙難行,原因是殖民地時代以來,香港有官商共治的傳統,商界在社會上擁有極大話語權,就算是些微觸碰到其既得利益的政策,都會招來極大反響。而這個管治傳統,也形成了牢固的意識形態,官員身陷其中,唯恐動輒得咎,就算在大是大非面前,也難以作出正確的決定。

傳統上,粉嶺高爾夫球場是上流人士玩樂的地方,擁有球會會籍者大多身份顯赫,收回高爾夫球場無異於拿下了這個群體的光環,甚至可以說在他們每個人的財富版圖中割下一小塊。其實,上屆政府推動新界東北發展時,早有民間團體倡議發展高爾夫球場,高球會隨即聯同既得利益者發起龐大的公關運動,政府最終未有將球場納入發展區域,招來連場民間反抗。當時政府的決定,就是受殖民地留下的歷史條件及其形成的意識形態局限而作出的。

(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舊管治價值觀在殖民地時代也許有些微的合理性,但其弊端也是犖犖大者,官員必須有所認識並自我提升。過去政府賤賣房委會資產予領匯(領展前身),這個決定就是順應殖民地時代留下的價值觀而作出的。更有甚者,出售領匯只是政府在舊價值觀影響下所作出的決定之一,其所造成的社會問題罄竹難書。出售領匯帶來的無窮後患,一些官員以及當日支持議案的議員,今天都不得不承認這是個錯誤決定。既然殖民地時代已成過去,為什麼香港依然無法修正過時的政策與價值觀。

我們曾從權威人士獲悉,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港澳工作的內部會議上指出,那些讓大資本家操控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其實,深圳的第一個高爾夫球場,亦在今年正式進入收地程序,這更說明多少人經常假傳聖旨,企圖借中央政府之名來誤導社會輿論的險惡心態。過去一些人甚至訛稱,保留高爾夫球場是中央的意思,這顯然是假新聞。只要林鄭月娥清楚聆聽社會意見,意識到事件的意義所在,做好決策,中央政府也不會有所非議。

管治者的唯一使命就是為民謀福利,如果舊的管治方式、思維阻礙人民走上幸福之路,管治者必須摒棄。也許在官員眼中,收回高爾夫球場仍是一件難事,因為反對收回球場者,大多是建制中人,他們都是過去政府施政的主要支持者,一旦逆其意而行,他們或會成為「反對派」,並在某些議題上難為政府。其實這種擔憂是不必的,擁有球場會員證的一群不會在乎些微利益,在他們當中也有不少是深明大義者。政府官員本是社會政策的主導者,只要政策決定是深思熟慮的、目的與效果是善良和有效的,政府都應該要做,中央亦會支持。昧於舊的意識形態、社會的權力結構,官員走的歧途已經夠多了,他們是時候驅除心魔,踏出歷史性的一步,營造符合時代精神的意識形態,帶領港人回歸正途。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12月3日出版的第140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您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