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佔領時期 該讓民生成為最大的政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年來泛民有種迷思——佔領運動後,單一議題無法再號召群眾參與社會運動。說其為迷思,因為泛民思考錯了方向,不是單一議題沒有號召力,只是他們提出的單一議題沒有號召力。單一議題只要有效觸動社會情緒,其餘的民怨自然會焚起,這也就是中國人之所以強調「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的原因;若然引不起反應,只是說明這議題無效。法國黃背心運動,在單一議題的號召下就迅速做到大火燎原。這是對泛民的一個提醒,更是對港府的一個警號。

沒有錯,香港社會近來確實已對社會運動感到疲憊,但這並不是停止推進社會運動的藉口,作為民主運動的領頭羊,政治人物更須時刻保持敏感,準確判斷社會發展階段,調整戰略。佔中前期,單一議題——「爭取雙普選」之所以能號召數十萬市民,是社會的關注點都集中到政制議題,期望以此為基點可以推動社會整體變革。佔中過後,連串諸如釋法、DQ、填海的事件,都不能號召民眾上街,是因為階段變化了:群眾覺得此路不通。政治領袖該思考的問題,不是如何找出一件更轟動的政治事件以再興東風,而是要思考市民當下最關心的議題到底是什麼,再乘着這道民氣盡可能在「政治冷風」劇吹的嚴冬下,繼續推動建設公平正義的社會。

當然,要準備判斷「時風」並不容易,這既考驗領導者對微氣候的掌握,更試煉他們對大氣候的認知。

微氣候其實很容易判斷,關鍵是領袖有沒有接受環境改變的勇氣與智慧。例如,香港現時吹政治冷風,原來作為民主運動中堅力量的「淺黃」族群對政治議題感到疲勞,不再「如常應召」,「深黃」及「激進」兩系又互相杯葛,結果是什麼以政治爭議為單一議題的運動,也得不得社會主流的支持。

正常思考的方法是「窮則變,變則通」,政治路行不通,民生路是否可行?事實上,香港社會大眾長期受到扭曲的資本操控、壓抑,早已積累沉重民怨。過往如七一遊行之所以能號召群眾,其表因雖是政治的,底因也是民生的。現時政治議題做不到導火線,政治領袖本就應該好好思考如何運用社會民生議題為社會變革的導火線。可惜的是,他們長期慣於操作政治爭議,突然要變向,則既懼怕被指摘為「背棄民主」,也不懂得如何操作民生議題;這就是既欠勇氣,也缺智慧。

大氣候則較難判斷,始終我們的政治領袖的視野偏狹,對於世界上正在改變的「大合流」、「大分流」往往一概懵然不知。事實上,自金融海嘯以來,新自由主義在全球各地備受挑戰,傳統的不干預、甚至是優待市場資本的政策,在世界各地均引起強烈反彈。法國總統馬克龍被扣上「富人的總統」的帽子後,幾乎深陷萬劫不復的境地。世界各地均在熱議政府在調配社會資源的角色,以探討政府如何「積極有為」才能真正回應社會大眾的訴求、才能真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但這些大變動,始終像與香港毫無關連。

所以,諸如貧窮人口屢創新高、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不斷延長、政府在全面收回粉嶺高球場上議而不決、在MPF對沖上不斷向商界退讓等議題,民主派或社運領袖都未能充份有效利用;至於借助這些議題,令香港在世界的大反省思潮中與各地「大合流」,更非他們能力所及的事。縱使這些議題偶爾會出現在遊行示威之中,卻一直只能淪為不顯眼的小配菜。社會精英的主張不能與大眾的脈搏保持一致,卻孤芳自賞,甚至責怪民眾違背理想、放棄民主,是當下部分民主派中人最大的「從政者失格」。

當然,我們有責任問,為什麼這批民主派人士始終不能換換角度思考問題。可以說,長期以來香港的民主派都帶有一種難治的沉痾,那就是擺脫不了新自由主義的桎梏,只知群眾政治民主、政治自由,輕視群眾經濟民主、經濟自由的重要性。他們長期相信,只要爭取到民主選舉就可以根治香港一系列的問題,這些都是《香港01》反覆申述的內容,我們在這在裏不妨加一點更嚴峻的批評:香港的民主派在長期追逐「西方普世價值」的過程中,忘掉了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放下了從政的初心。

這一點是致命的,因為他們在不斷追逐幻想中的空中樓閣的過程中,會把自己與民眾的距離愈拉愈遠,甚至「敵視」民眾,切割自身的政治生命線。當民心思變,希望集中精力到經濟議題上,他們卻一再迷戀以「政治鬥爭為綱」的信仰,甚至把社會大眾的福祉也與政治鬥爭混為一談。遠的不說,近來不斷阻撓港府推動大規模填海的政黨政團,始終拿不出實質反對填海的理據,反而一再令人覺得他們漠視社會長遠用地需要,這就予普羅大眾覺得他們是「為反而反」。日積月累下,中間選民、特別是支撐着整個民主運動的「淺黃」群眾,就與他們愈早愈遠。這樣的民主派,是沒有前景可言的。

自由主義放到最高的「民主、自由」固是重要,也沒有人會認為追求、捍衛民主自由有任何過錯,但當下老百姓至為關心的課題是「公平、正義」,其次才是民主、自由,社會領袖若然不能有效回應這種「民心思變」,那社會終難什麼進步可言。一如戴耀廷「無悔地飲下」的那一「杯苦」,若然只能影響一眾深黃支持者,社會大眾主流卻沒有受感動,只能算是「白飲的一杯苦」。我們到頭來須問的是,不能改變社會的社會運動,有何意義?

以上的論述,都是對民主派的一點善意建議,同時也是對政府的一點嚴峻警告。民主派在這數年一直不能重新燃點社運的火把,這是他們腦袋思考問題時出了根本錯誤。但若然他們能重新正確認識問題,把社運的主調重置在民生議題之上,那將對政府管治構成一大危機——徹底曝露官員的管治無能、尸位素餐。須知道,政府在佔領運動過後,其實一直未有真正就社會不公不義推動結構性改革,社會中下階層的生活質素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持續惡化。也就是說,政府主事官員在過去數年還是不斷在「民怨火藥庫」中堆積爆炸品,只要社運領袖找對了引火線,很可能得到跨越黃藍的廣泛社會支持,其引爆的政治災難,恐怕會遠比佔領運動影響為大。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政府官員須時刻緊記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