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坐政總請羅漢 與區議員對話恐變「做騷」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邀請十八區區議員周三(9月18日)參與「對話會」。然而,對話地點和形式均為人詬病,陸續有區議員拒絕應約。如此安排,反映政府仍未放下身段,直面市民怨氣。林鄭以及各司局長須以行動破局,勿再安坐政府總部。

屯門區議員葉文斌認為「對話會」感覺為做而做,認為林鄭若有誠意應直接落區與市民對話。(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區議會絕大部分議席由選舉產生,能反映一定民意。政府與全體區議員會面,共商香港前景,合情合理。然而,這場「對話會」的安排犯下兩項錯誤,致政府聆聽民意之路猶如「出閘脫腳」。

首先,林鄭錯選政府總部。若然她有心走進社區,聆聽民意,其實不應留在政府總部,而是在各區如社區中心等場所。過去幾星期林鄭落區,時間短促又不通知媒體,毫不大方,今次更留守政府總部,只會令人感到林鄭處處防範市民,違背落區原意。

第二,會面時間太短。458名議員的對話會只得兩小時,即是說,每人平均最多只得16秒發言時間,根本不能暢所欲言。即使由政黨代表總體發言,也只能是「三言兩語」,難以深入了解民情。難怪除了來自泛民的公民黨拒絕應約外,亦有來自建制派、屬新民黨的甘文鋒請政府吃閉門羹。

對話會安排拙劣,反映政府並未構思清楚,所謂的對話目的是什麼,及應該以怎樣的方法促成。若然對話目的是了解民情,那麼正如「01觀點」及早前的「有心人」指出,社會的訴求相當清楚。根據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最新的民意調查,75.7%受訪者認為政府包括撤回修例的四大行動不足夠,當中70.8%認為最低限度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此訴求乃合情合理,其實政府不必透過對話會已可知,問題只在於其有否決心和魄力。

民政事務處向十八區區議員發出邀請信,內容稱林鄭月娥與部分主要官員將於下周三在政總設「對話會」,邀請區議員向特首表達意見,透過對話解決問題。(趙柱幫提供)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表示正籌備對話平台,與司局長走入社區與市民對話。(資料圖片)

退一步說,若如政務局局長張建宗周日(9月15日)網誌所言,政府的對話平台是讓不同政治背景人士探討解決香港積習,那麼政府仍然要思考,怎樣的形式方能促成對話。例如與區議員會面,形式應該大幅改善。除了上段提及在地區設施見面外,政府可分開數節見面時間,甚至以按政治背景區分時段。這樣,區議員可以更充分發表意見,而且減少不同政見議員之間爭辯,集中討論政府過失,共議改善官民關係之道。

與民對話,另一個重點是展示誠意,包括表示高官願意放下身段。然而,觀乎近日愛國及反修例者在商場互有口角甚至動粗,官員對落區戒心可能非常大,生怕會挑起更大衝突。就此,政府應彈性嘗試不同方法,達致社會和解,不應自限於對話會或對話平台。「01觀點」早前提及各類收集民意的方法,例如在網上討論區開帳戶,與青年人為主的網民社群直接對話;甚或仿效首爾市長朴元淳到尋常百姓家一個月,真正與民眾同呼同吸。中長期而言,政府甚至可以採納協商民主制度,定期抽樣邀請市民深入了解並共議公共政策,讓市民感到有和平理性方法影響政府,無須每每衝擊政府。

林鄭安排與區議員會面也「出閘脫腳」,反映其一來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解決問題,二來社會目前仍未有合適的對話氣氛。然而,既然目前社會僵局由林鄭強硬修例一手造成,她就必須負責任地收拾殘局;不論社區衝突有多大,也不能逃避,由社區開始贏回支持。透過成立委員會,她最少能停止社會撕裂,甚至可望開始修補。長遠而言,她應該撤換失職的問責司局長,及全面改革風波背後的深層次經濟社會矛盾,讓香港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