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和中國如何跌入泥沼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NBA與中國的糾紛持續一周,鬧大到讓人沒法迴避的程度。NBA總裁施華(Adam Silver)親赴上海打交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忘調侃他不喜歡的教練,火箭主將夏登和韋斯保克被問及是否仍敢於政治表態。為何這場風波升溫不已?

打從2002年姚明以狀元姿態加盟火箭以來,這支以德州侯斯頓為主場城市的NBA球隊一直深受中國人歡迎。然而,其總經理莫利(Daryl Morey)上周五(10月4日)在Twitter上一次發言,打翻了這一切,更加令本已深陷角力的中國和美國開闢出一條新的「戰線」——由下而上、社會帶動的戰線。

峰迴路轉的發展

莫利的發言是一幅貼圖,寫上「Fight For Freedom」(為自由而戰)及「Stand With Hong Kong」(與香港同行)。這兩句話隨即在中國引來很大反應,知名體育網站虎撲表示堅決抵制火箭,自稱火箭球迷的亦紛紛割席,指「民族底線不能觸碰」。

火箭班主費迪達(Tilman Fertitta)見勢色不對,表示莫利言論不代表球隊,莫利亦隨之撤回言論,並表示無意冒犯中國球迷。火箭主將夏登甚至道歉,重申「我們愛中國」。NBA亦發表官方聲明,指莫利的言論令人遺憾,冒犯了中國朋友和球迷。

至周一(10月7日)為止,事件看似是中國球迷的「勝利」。但事態峰迴路轉,當美國社會看見球隊、球星甚至NBA要為他們眼中尋常無奇、甚至是恰當的言論而道歉,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許多人便為此抱不平。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便形容NBA向中國共產黨政府獻媚,為了市場利益而容許中國侵害美國公民的言論自由。NBA總裁施華隨即解畫,公開表示支持火箭總經理莫利的言論自由。

火箭隊經理莫利日前於Twitter上載寫有「Fight For Freedom」、「Stand With Hong Kong」標語的圖片,表態支持香港反修例示威活動。(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莫利之言論各自解讀

對美國社會稍有認識的人均會知道,言論自由是美國人非常重視之權利,更受憲法第一修正案明文保障。莫利就政治事件表態,其他人可以認同或不認同,但這的確是其言論自由。來自中國的批評聲音,當然部分也看到言論自由這一點。但他們會說,莫利之言論超出了應該容忍之界限。中國籃球評述員楊毅便在事情發酵之初指出,莫利的言論顯示出其對中國的理解有誤,並認為他沒有自由發表這種言論。由此可見,若我們要走進言論自由的討論中理解這場風波,便必須釐清莫利之言論是否超出界線。

平情而論,單從「為自由而戰」及「與香港同行」兩句話來看,莫利似乎刻意留白,給空間讓人解讀。例如近來不少香港示威者訴諸暴力,多處搗亂,燒國旗的事情一再發生,「與香港同行」意指什麼,莫利取巧地沒有說清楚。但即使如此,外界不一定要好像那些高呼要抵制NBA的中國球迷般,認為莫利的言論等如支持違法的暴力示威,甚至支持港獨。

中美社會各自升溫

遺憾的是,內地網民在這兩、三個月以來,對於香港示威的立場已經愈來愈強烈。當有人挺身支持香港時,不少人便上綱上線,認為這如同支持港獨。而隨着虎撲、楊毅等網絡KOL以非此即彼、非友即敵的角度看待莫利之言論,輿論便一發不可收拾,甚至NBA合作企業、官方媒體等紛紛就此表態。

另一方面,美國社會的反應同樣激烈。縱然言論自由乃美國核心價值,但企業礙於市場利益而避談政治風波,也非不常見。但是今次莫利之言論在兩方面令事情難以收拾。第一,NBA向來重視自由理念,包括勇士球星居里(Stephen Curry)曾經不賣保守總統特朗普之帳,還有早兩年NBA原定於夏洛特的全明星賽,也因為北卡羅來納州通過針對性少眾之法案而改地點,在這種氣氛下因為中國市場而在言論自由上投鼠忌器,自然引起美國社會不滿。第二,因為政治立場而抵制個別企業,本非不常見,但當前正值美國和中國在多方面角力,兩國本來就有一定程度的互不信任,NBA此際因為害怕失去中國市場而「屈服」,自然引起美國人的反感。隨事件升溫,特朗普也很懂掌握時機及借力打力,藉此批評與其立場相左的勇士教練卡爾(Steve Kerr)及馬刺教練普波域治(Gregg Popovich),稱他們怯於捍衛美國人的言論自由。

NBA可謂這場爭議中最想解決問題的一方。當施華繞過對香港事情的意見,以言論自由為名支持莫利表達意見時,他無疑嘗試以不開罪中國的方法給火箭及莫利下台階。只是當中國民情將「為自由而戰」和「與香港同行」跟「港獨」劃上等號時,言論自由的牌便告失效,無法令事情降溫。

這件事若有經驗可取,便是在敏感議題上含糊帶過,有時反而會帶來更多誤解。莫利遭受來自中國的非議後,也只能解釋是「基於一種解讀對一個複雜的事件發表一種想法」,並謂「許多機會聆聽及考量其他視角」。勇士教練卡爾表示無法對不熟悉的事情作出評論,並謂「世界是一個複雜的地方,灰色地帶比黑與白更多」,顯然更明白慎言之道。特別是莫利這些有頭面之人物,言論格外受人關注,表態時更要考慮可能之影響。

而對於中國群體來說,或許微信上一篇廣為傳閱的文章堪作提醒。在「NBA事件與全民瘋狂」這篇文章中,作者站在中國人的角度指出,雖然領土及主權完整乃中國人之底線,但大眾不必以分裂國家、支持港獨等方式解讀莫利之言論。其實不論是愛國主義或任何其他意識形態,若然過於洋溢,便可能令我們不必要地採取霸道的理解方式,終對各方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