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宵「降呢」成花市 政府須有智慧處理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鼠年將至,來年年宵市場攤位拍賣即將展開,然而食環署基於目前社會狀況,周四(11月7日)宣布為保障公眾安全及社會秩序,來年年宵將不設乾貨市場,即變相成為不節不扣的「花市」。政府絕對有責任保障公共秩序及市民安全,但不設乾貨攤位的安排卻引起不少質疑,更何況年宵為社會傳統,甚至可能緩和社會氣氛,不宜貿易犧牲。政府不論如何安排,均須有政治智慧,交代箇中考慮時亦要有圓滑手腕。

食環署決定,來年1月19至25日舉行的年宵市場將不設乾貨攤位,只提供濕貨攤位及快餐攤位,為食環署自2000年成立來首次。食環署稱,為保障公眾安全和公共秩序,及有效管理人群,將擴大部分濕貨攤位面積,故減少整體攤位的數目,並且擴闊通道。食環署亦會持續評估風險,不排除在競投成交後亦會暫停甚至取消年宵市場。

年宵是港人傳統慶祝農曆新年的活動之一,不少市民都會「一家大細」地參與。(資料圖片)

禁售乾貨 原因何在?

更甚者,食環署今年更有新增的競投條款及使用限制,當中最受「關注」的,是政府有權隨時暫停或終止全部或部分年宵市場,而只須向檔主發出口頭或書面通知,更毋須交代原因。如檔主進行違法、不道德及不符合年宵市場宗旨的活動,署方亦有權要求終止。年宵市場向來不乏含政治意味的商品及政黨攤位,有論者如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質疑署方理由牽強,擔心新安排涉政治考慮,變相打壓出現諷刺政府的產品。

社會衝突無日無之,如人多擠湧的年宵市場被捲入激烈衝突,絕對危及公眾與經營者安全、利益,故食環署因公共秩序及市民安全作出改動,固然合理。但因此不設乾貨攤位,卻似乎有嫌牽強。食環署解釋,明年年宵集中賣花,主要因為市民具購買年花的需要,與及花農有需要出售種植多時、不能耐放的年花,而且賀年植物體積較大,難以在年宵市場以外覓得同規模的出售地點,故在一併考慮公眾安全下,署方決定擴大濕貨攤位面積,整體攤位數目因而減少,故只能提供濕貨攤位。

比較乾貨經營商,年宵更深遠影響花農、年花銷售商的生計可以理解,但只要減少整體攤位數目,再調配乾貨與濕貨攤位的數目,大概已能符合保安要求,不一定要取消設立乾貨攤位。署方強調市民有需要購買年花,但市花一樣易於市面購買,不見得有必要將年宵市場全作「花市」。再者,若論對年貨的需求,市民對購買乾貨的需求一樣殷切。過去年宵乾、濕貨攤位競投一樣激烈,以去年維園情況為例,乾貨攤位平均競投價為26,630元,與濕貨攤位29,881元相差不幾,可見市場一樣看好乾貨生意,印證背後需求不少,故不設乾貨攤位同樣影響市民。

用意合理 惟解釋不足

社會衝突持續,當局改動年宵安排,無可厚非。年宵市場不論如何縮減規模,均有機會製造危機,署方不因噎廢食而直接取消,而是按情況再另行安排,固然是考慮了經營商的生計與社會的反應,方向值得肯定。但亦因為政治氣氛緊張,政府更須有圓滑手腕,避免觸發更多不必要的反對聲音。例如年宵乾貨與濕貨攤位乃是相輔相成,純屬花市的吸引力只會大減,絕對會影響年宵市場人流,濕貨經營商的生計一樣會嚴重受挫。

食環署公布,2020年宵將不設乾貨檔。有濕貨檔主擔心政府突然取消年宵會招致損失,決定不競投攤檔。相中人與報導內容無關。(資料圖片)

更甚者,年宵往往是年青人發揮創意,設計及銷售不同類型商品的最大平台之一,而鑑於目前政局緊張,不論是買或賣,市民自然是躍躍欲試,期待在年宵市場買賣類似商品。如食環署禁止年宵出售乾貨,自然惹來政治猜疑。如何平衡安全考慮及社會需求,無疑考驗當局的政治智慧。部署不慎,影響不止是市民大眾的利益,更有機會製造另一場危機。政府必須慎思年宵安排有否改善之處,並且向公眾清楚交代箇中的考慮。更根本而言,特首林鄭月娥應把握未來兩個月時間,盡快展開全面改革,別令新春前夕的社會仍然劍拔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