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跌入圈套」? 政府應變能力受考驗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周二(12日)振振有詞稱不能貿然停止社會活動,否則就中了示威者的圈套,並認為應由學校自行決定上課與否。但隨暴力示威持續,當局翌日宣布周四停課。政府不惜「打倒昨日的我」,以師生安全考量為先,固然值得肯定,但特首的立場反覆不定,反映其處理騷亂場面的應變能力有限,實教社會擔心。

自上周末以來,新一輪暴力示威蔓延全港,不只港鐵遭殃,周一(11月11日)起多區主要道路亦被嚴重堵塞,交通癱瘓,市民上班上學困難。加上示威者與警察發生衝突,不少老師家長擔憂學生在路途的人身安全,要求政府宣布停課。

根據教育局在2015年的「學校處理緊急情況的安排」通告,停課安排是校本決定,不一定等待政府指示,而且應以安全為先。但教育局的角色仍然舉足輕重,例如颱風來襲,早已熟習應變程序的學校亦要等待教育局發出正式告示,才安排學生提早下課等機制。

中學校長會義務總幹事黃謂儒強調,停課不等同罷課,前者是因應實際環境不容許而不得不停,亦歡迎學生回校與師長聊天。(李恩慈攝)

然而,特首林鄭月娥周二(12日)表明,因為不願看到社會的正常活動貿然停頓,拒絕考慮統一停課,否則就會跌入示威者發動「三罷」的圈套。的確,示威者肆意堵路,甚至焚燒列車車廂、損毀路軌架空電纜等,警察應全力執法,止暴制亂。但學生與市民之安全亦應為重,林鄭若然為了意氣之爭,既無助緩解對立氣氛,亦顯得未夠思慮周全。

當然個別學校有個別的情況考慮,今早我亦了解到有幾所學校可能因為個別情況在今天停課,我留意到大學在昨天亦公布了停課,但整體上,任何政府的決定,貿然將香港一些正常的活動停了下來,將會跌入這個圈套,造成香港社會停擺的現象。
林鄭月娥周二出席行政會議前發言

停課安排不統一,學校學生唯有各自謀劃對策。部分中小學和幼稚園未有事前宣布停課,學生「排除萬難」回校,以免曠課;亦有學生因為交通、安全或健康考量經已選擇缺課,導致班內學生不齊,老師難以如常授課。亦有中學校長表示,部分未宣布停課的學校感受到壓力。

有學生出門才知學校已決定停課。(麥凱茵攝)

周三(13日)早上七時半,教育局公布由家長和學生決定是否停課,被批評消息來得太遲,容易引起混亂。當局再於同日下午宣布翌日全面停課,就當前市面情況而言,這雖算是正確決定,但無疑反映政府的應變不周,部署混亂。

事實上,各區交通自周初起幾近癱瘓,道路障礙重重,政府不是不知道。既然如此,政府實有條件及早部署,實事求是,包括顧及學生安全,有序地安排停課。若能早點果斷宣布停課,家長師生可以及早安排居家學習,毋須浪費這兩三天的時間。當局只要要求校方保持校舍開放,足可照顧返校學生,問題本非棘手。只可惜林鄭月娥意氣說話太盡,無疑自增政治壓力,令其要改變立場、從善如流時,亦擔心落人口實。

一年多前香港遭受颱風山竹吹襲後,政府沒有果斷停工停學,已惹來廣泛批評。如今反修例示威持續,政府明知暴力示威癱瘓交通、警民衝突尚未平息,竟亦未能妥善處理停課安排,甚至後知後覺,足見其應變能力之差。如今香港正值敏感時刻,管治危機未解,可以預料示威及衝突尚會持續,政府能否準確判斷未來的社會形勢,就不同之可能情況作出部署?兩星期後便是區議會選舉,政府又是否已有周全策略,而非意氣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