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鼓勵狙擊香港01|于品海

撰文:于品海
出版:更新:

有人企圖通過網上宣傳,發起大家在Facebook上unlike《香港01》,包括不分享我們的資訊,這不是第一次,估計亦不會是最後一次。發起人的目的是讓人不再看《香港01》,通過不分享我們發佈的資訊,干擾Facebook的計算法,減低我們的傳播力。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鼓動他人unlike《香港01》說不上光彩,但不違法。我們不會干涉別人行使言論自由,但不代表會默默忍受,有權對這種無聊動作表達不認同與反對,保護自己的言論和新聞自由。我們希望鼓吹者純粹只是想宣洩個人喜惡,而不是試圖消除異見。

事實上,利用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情緒與躁動,通過政治抹黑來遊說其他人遮蔽不同觀點,包括用道德要脅,是低級的「說服」。一些偏激媒體喜歡用這種方法聚眾,部分手段和他們批評別人的專制又有什麼不一樣。當然,《香港01》如此受到「關注」,說明我們具備社會影響力,市場地位也威脅到長時期霸佔輿論的傳統新聞勢力。不過,通過unlike手段減少競爭,而不是通過做好自己來增加受眾,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也達不到削弱《香港01》競爭力的結果。打着民主自由旗號,卻鼓勵撕裂來對付異見,甚至消滅異見,是特別卑劣的行為。年輕人不應受這種卑劣行為左右,而是要學會接受社會存在多元觀點,如果只蝸居在自己想像的小天地,藏身在「年輕」這個軀殼中,將永遠長不大。

新聞行業的成功之道就是要知道如何與社會脈絡緊密相扣,既不能跟風,亦不可以離地,既要引領輿論,更要辨清風向。新聞的定義已經改變,網絡世界讓簡單資訊變得價值不大,一百年前路透社靠着將資訊在歐洲和美洲之間傳遞取得成功,但如果今天依然故我,必然關門大吉。新聞包括對資訊的分解、分析、判斷,甚至包括調查,核實,求證,網絡素人或KOL也許在傳播上較有能力,但通常無法完成新聞的本份工作。一些人認為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就是未來,並將取代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 專業生成內容),這是言過其實。UGC最能反映社會事實的說法亦屬偏頗,因為事實並不絕對,不同人看見的事實可以不一樣。這也造成UGC往往只能提供一己之見,很多時候是在瞎子摸象。

01記者連月來緊貼反修例風波事態,為讀者提供第一手資料。(資料圖片/01記者攝)

做新聞專業應有的工作

《香港01》能夠在短短不到四年打破維持了二十多年的香港新聞業格局,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回歸新聞基本面,做新聞專業應有的工作,而不是被籠罩在意識形態的香港新聞業界牽着鼻子走。首先我們不怕得罪政府,不怕得罪新聞界「大佬」,不怕得罪社會習慣了的道德教條,不怕得罪泛民或建制,包括他們的意識形態,也不怕得罪西環,不怕得罪商界、甚至市民。這並非因為我們有恃無恐,而是無欲則剛,我們絕不會無端生事,更不會因為對某人某事的喜惡而徒生是非。

其次是我們強調要真正認識社會議題的方方面面,不會用膚淺道理來評頭品足。新聞從業員的最大考驗,就是是否具備了解報道議題的知識。太多人學了幾句政治口號就視政策為兒戲,不學無術,打着「新聞自由」旗號就以為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這是幼稚的做法,玷污了所有人重視和追求的「自由」。同樣地,一些接近權力中心的建制代表,以為有權在手,就可以目中無人,這與他們憎惡的反對派又有多少分別?我們沒有能力集合博覽群書、才高八斗的記者和編輯,但我們懂得群策群力,做好分工,持續學習,盡量在各個領域提升自己的認識,強調態度端正、對人誠懇,知道講錯就要改正,既不會認為真理在自己手裏,更不會以為「有理就大曬」。

第三就是要擁有正義、包容和具前瞻性的價值觀。任何事物都會變化,但在社會事務中有一件事是不變的,就是眾人之事必須符合眾人的利益,不是符合某個人、某個群體,甚至是某種意識形態或政治教條的利益。個人不是社會,眾人才是社會。利益不是根據教條或者某種信念,如自由主義或保守主義,更不是將美國政客的利益凌駕於香港的利益之上,而是根據眾人實實在在對自身生活需要的感受。將個人主義凌駕於社會之上,假以自由之名,既是自欺欺人,更是讀死書。民主不是空談的口號,更不會只是有關選舉,它是眾人管理社會事務的方法論,至今並沒有普世接受的實踐模式。將英美政治制度定義為民主並不理想,至少它沒有達到符合眾人利益的原則,太多人在這個制度中受到剝削與不公。試問,不包括「經濟民主」又如何是真正的民主?

將英美政治制度定義為民主並不理想,至少它沒有達到符合眾人利益的原則,太多人在這個制度中受到剝削與不公。(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從兩種形勢變化認識香港

上面三點是過去幾年《香港01》逐步建立自己行業地位和市民接受度的原因。新聞行業是商業行為,需要資本,但只有資本並不會帶來成功,事實上,新聞行業是最不受資本規模影響的產業。多年前我考慮是否創辦《香港01》時,注意到兩種形勢的發展:中國強勢崛起和民族復興改變了過去一百多年的世界政治,中國與西方進入相互重新認識、對立、甚至是衝突的階段,並且成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主要參與者,香港在此「大變局」中被動地扮演着獨特的角色;另一方面,香港社會面對嚴重的社會轉型挑戰,它與不少發達經濟體一樣,觸及香港長時期忽略的深層次結構矛盾,突出了既得利益群體與弱勢群體之間的衝突,之前的佔中運動和最近的反修例騷亂都是這種矛盾和衝突的結果,它們寄生在政治議題中,產生嚴重的社會不穩。當然,如果我不是香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這些觀察只會是學術研究的一部分,或者就是《紐約時報》的一篇稿,不會讓自己全身心陷入這件歷史大事中。或許沒有太多人認同這種心情和認識,認為它與香港問題離得太遠,只是一種想像,世事沒有這麼複雜,但《香港01》就是以上述兩種形勢變化作為認知香港、中國、世界的顯微鏡和望遠鏡。

不斷批評和抹黑《香港01》的人,除了用黃、藍來定義他們自己的認識,更荒謬是用「紅色」來指責《香港01》。荒謬之處不是他們在指鹿為馬,而是未搞清楚鹿與馬的分別時,就對一隻鹿是馬還是鹿妄下判斷。香港人生活在「紅色」的國旗之下,這既是大家身處的現實,亦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有何值得指責之處?在回歸之前,大家手裏拿的是英國香港護照,就算自己聲稱是「中國人」,又如何從法律上證明自己的身份?同樣,在回歸之後,就算手中拿着的是BNO(英國海外國民護照),也無法聲稱自己是英國人,因為英國政府從一開始就拒絕讓你做英國公民。當然,你可以說自己是無奈做了「紅底」,是父母的錯,但香港是自由的,沒有人可以阻礙別人移民。只是,在作出移民選擇之前,我殷切期望大家先積極推動香港的改革,不要一時衝動,放棄這個土生土長、承載着各種回憶、有着一群你所熟悉朋友的地方。要做好這件事情,首先要接受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自己是「紅底」,就算你對內地沒有任何好感或興趣,也至少將香港做好,這才是有意義的選擇。

《香港01》從一開始就認為香港「是時候改變了」,因為它實在有太多地方無法滿足我們的想像與追求,特別是年輕人。在改變的過程中,既得利益群體必然首當其衝,但如果改變之後的社會讓最多的人安居樂業、擁抱未來,這樣的變化就是值得的,更何況社會不穩也不利於既得利益。個別群體的利益從來就不應該阻礙社會整體的發展,更何況我真切認為改革不會無理剝奪一些人的利益。最近發生的社會衝突已經告訴大家,繼續忽視社會的公平正義,既做不到、亦不切實際。既得利益群體只能選擇主動參與改革或被改革,因為改革必然是衝突之後修復社會的唯一路徑。

香港人生活在「紅色」的國旗之下,這既是大家身處的現實,亦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有何值得指責之處?(資料圖片/龔嘉盛攝)

推動社會改革才能消滅暴力

有人揚言建制群體就是被改革對象,這種判斷沒有錯,但將反對派視作改革者,卻是只見樹木。香港的建制不只是所謂的建制政黨,而是包括絕大多數公務員、商界、絕大多數中產階級、專業群體和泛民政黨的「建制」,他們或者是批評政府的一群,但卻不等同他們沒有用各自的方法鞏固着「建制」。就以法律界、醫護界、金融界、中環人為例,他們大部分是近期反修例衝突中站在「反政府」一方的群體,但他們是否意識到自己也是既得利益群體的一員,是通過扭曲社會議題來阻礙着香港改革的一群?這種說法或許政治不正確,但它是事實,醫生拒絕接受外來從業者,律師不斷保護自己的驚人收費,不都是絕佳的案例嗎?就以泛民為例,他們在過去二、三十年,什麼時候用要求政改的激情來推動退休改革、住房改革?在港鐵上市、領展私有化過程中,專業群體是否考慮過這些政策將會造成分配不公?在政府停建公營房屋或拒絕全民退保時,戴耀廷是否想過用「佔中」來反對?梁國雄是居住在公屋的泛民議員,他除了搬棺材和阻礙別人發言之外,做過什麼實事?一些政治人物出任議員之後衣食無憂,又有否考慮過劏房家庭的困局,用推動普選的力度來改變弱勢群體的生活?

經過歷時六個月的衝突,大家不會再相信衝突只是因為修改《逃犯條例》,而是因為社會中存在深層次結構矛盾,反修例只是引子。這六個月內警察執法時使用的武力讓香港市民極度憂心,但責任能夠完全歸咎於警察嗎?絕大部分支持反修例的市民都認為政治議題政治解決,區議會選舉結果就是政治解決,政府必須承擔引發暴力的所有責任,承擔建制派完敗的後果,但這些都無法證明暴力的合理性。一些泛民政治人物只知道叫喊香港沒有民主自由,如果真的如此,衝突又憑什麼可以延續至今?一些人宣稱香港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謊言,但解放軍始終沒有出動,這是否說明他們被自己的想像蒙騙了?民主自由應否持續發展?當然!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有沒有改善空間?當然!但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提升香港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上,它既是民主自由、一國兩制的前提,亦是目標。缺少公平正義,一切民主自由都是空話,而香港人的全面和深刻的改革共識是兩種追求結合的起點。

《香港01》已經是香港社會現實的一部分,不會輕易被消滅,勇武派鼓勵「黃絲」unlike《香港01》只會證明他們的空虛與離地。暴力被激發起來有着客觀規律,並非無理,但它的消失同樣會是社會前進的必然結果。改革就是促使勇武派退出歷史舞台的手段,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有效控制暴力,最終消滅暴力。《香港01》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年輕的勇武派會反思自己的真正作用,改變身份,用更有效的方法推動改革,而不是成為被改革消滅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