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一國兩制」的誤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三(8日),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發表2019年人權年報,當中着墨香港的部分除了提到反修例運動,使用一些美方常用的「套路」質疑中方侵害香港的民主自由之外,更指名中央政府近年推出高鐵一地兩檢、港珠澳大橋、大灣區規劃等項目推動中港兩地經濟一體化政策,會蠶食香港的高治自治,甚至認為會令香港變成「另一個中國城市」。另一邊,港府官員樂於配合中央政府利益,這些都削弱「一國兩制」框架賦予香港的自治權。

先不論美國有何理據批評港府,報告充份反映了美方短淺狹隘的意識形態。近年,美國一直致力於傳播中港分隔思維,將「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按其需要解讀成「中港互不干涉」,如果不是罔顧事實,便是居心叵測。中港政治框架的根本在於「一國」,然後才是「兩制」,與中國「融合」不單不是侵害「一國兩制」,更是香港發展應走的道路。

經濟一體化不等於失去自治

美國國會評論所反映的邏輯和意識形態,充份突顯了美方正在營造一種它所需要的「一國兩制」解讀。美方認為「經濟一體化」相等於侵蝕香港的高度自治,是故意將經濟利益關係與自治掛鉤。特朗普政府以至於美國內保守鷹派推崇的單邊和孤立主義,反對全球化經濟融合,鼓吹要將產業鏈移回美國才能做到所謂「國家安全」,這種自我孤立的想法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更絕不適用於中港關係。

早在1997年回歸以前,香港的經濟活動與中國向來就息息相關,而中港經濟一體化是香港發展下去必然的結果。而且,香港繼續奉行香港的資本主義和社會制度,那便是堂堂正正的「兩制」,這根本與中港經是否一體化根本無關,更不要說這會侵害自治權。美國自身就是聯邦國家,難道各州之間的經濟一體化又會侵害州的自治權?

香港當然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同內地優勢互補、系統發展。(視覺中國)

的確,對中國和香港而言,香港都應有其獨特定位,絕非「一個中國城市」;但與此同時,這也不意味香港就必須與中國割裂,成為中國內的一個孤島。「另一個中國城市」的論述,只會製造港人及世界對於「一國兩制」的恐慌,散布「香港必須與中國互不相干」的怪邏輯。

香港要了解自身位置

然而,CECC的報告中提到港府官員樂於配合中央利益,等於削弱「一國兩制」框架賦予香港的自治權,也值得香港官員細心思考。香港政府誠然不應該對中央政府唯唯諾諾,其也非等待指令的「執行者」,不然這種狀況與英國殖民地時代的公務員無異,也有違「港人治港」的良好理念。他們要做的是與內地政府良好互動。香港既是中國的一部分,兩者應該是「坐埋同一條船」,不應衝突。而且《基本法》的權力來自於《中國憲法》,兩者有憲政的從屬關係,故此港府官員在施政時,亦根本不可能處處與中央作對。

或許,美國認為香港與中國利益的結合可能對其不利,會試圖阻止,包括近來推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對香港施展長臂管轄。面對美國以各種理由試圖以「一國兩制」或「高治自治」為武器攻擊中國,並乘機干預香港事務,港府必須見招拆招。《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推出後,港府應審慎評估其影響,並計劃一旦美國有所行動的應對措施。然而,周三立法會中,議員葉劉淑儀向負責回應《人權法案》影響的商經局副局長陳百里提問當中第五條對香港的影響時候,陳百里竟然因手頭上沒有第五條的內容而未能馬上回應,實在令人懷疑港府是否有認真看待問題,也難怪葉劉嘆道「好失望」。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因手頭上沒有第五條的內容而未能馬上回應葉劉淑儀有關《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提問。(資料圖片)

無論是港府或是香港人,都必須了解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自身的定位,既處理好「一國」的憲政問題,又把握好「兩制」下「高度自治」的彈性,才能防止「一國兩制」的龍門任由別人擺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