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出生率陷新低 為甚麼生育政策不足用?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意大利公布去年人口普查結果後,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周二(11日)表示出生率下降「正威脅到意大利的未來」,並強調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應對現況」。縱然有學者指出,該國的趨勢早見於上世紀90年代,而歷屆政府亦有承諾,會以政策介入來提高出生率,但從過往失敗的經驗看來,鼓勵生育或減低生育障礙等政策只在短期內提升個人的生育誘利,長遠卻遠不比改善宏觀經濟條件來得重要。

據意大利國家統計局ISTAT的資料顯示,該國去年共有435,000名新生嬰兒,較前年減少約五千名,是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Reuters)

意大利面對人口危機的成因有二,分別是出生人數下降和預期壽命延長。據國家統計局ISTAT的資料顯示,該國去年共有435,000名新生嬰兒,較前年減少約五千名,是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另外,出生和死亡率的差距亦漸見擴大,由十年前每100人死亡有96名新生嬰兒,下降至前年每100人死亡只有67名。更重要的是,即便意大利的移民及其所生的嬰兒呈穩定增長,而當局亦向低收入家庭的新生嬰兒,提供每月最高160歐元的補助金,以及每年3,000歐元的託兒所補貼,但最終也無法抵消總人口減少11.6萬的結果。

民眾對經濟前景暗淡

儘管意大利的情況,同樣可見於法國、德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而古時以家族為本位的社會結構,即望以壯大家庭結構來換取社會政治、經濟實力的觀念,當下亦被個人主義取代,使得出生率下降看似是歷史無法避免的潮流。不過,誠如研究人口議題的Marco Valerio Lo Prete指出,意大利近廿年發生人口危機的驅動因素,不單是有經濟低迷和青年失業率高企,箇中更存在着民眾對經濟前景暗淡和不穩的主觀判斷,才會使危機惡化。

Valerio Lo Prete認為,「普羅大眾並非經濟學家,他們沒有研究公共債務對GDP的影響,但會感覺到龐大的公共債務意味着將會有更少錢」。雖然他同時亦指出,這論點而非直接的因果關係,惟日本和意大利皆是債台高築和出生率非常低迷的國家,故當中亦有其相關性。這論點不但能夠解釋為何意大利的生育補貼政策效用不大,同時也解釋了人口結構出現拐點之時,是在1992至1993年爆發經濟危機後,而非危機肇始之前。

較意大利更嚴峻的香港

當出生率僅得1.3的意大利自言面對存在危機時,以1.1出生率近乎全球最低的香港更應該擔心。按政府統計處的數據,本港過去30年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大約增加了8年,分別達81.1歲及86.7歲,惟惟總生育率卻由每名婦女生育1.7個嬰兒,下跌至1.1個,使至本港65歲或以上的人口,將由2013年的102萬大幅增至2041年的256萬,比例上即由每七人之中有一名長者的比例,躍升至每三人之中便有一人是長者。隨着預期壽命延長和生育率偏低在經濟上亦會使適齡工作人士減少,使公共財政和個人供養父母的擔子加重。

雖然港府在2013年至2014年間曾檢視人口政策,且推出子女免稅額、侍產假、低收入家庭提供育兒津貼等生育政策,但亡羊補牢的政策,充其量只可緩解已生育家庭的財政負擔,無法撞轉人們生育的意願。如上文提及,決定生育與否的因素不單有個人考量,亦滲進了對社會前景的主觀看法。即使本港公共財政的儲備豐厚,但樓價高企和住房不足的現況,多年來同使有意組織家庭的年輕人望門興嘆,選擇延後或維持現狀。刺激生育的政策有其短期作用,但不論是人口政策還是其他議題,港府亦須仔細審視政策環環相扣的面向,才能觸及問題底因,對症下藥,重建年輕人對未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