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落後」的古巴 不容忽視的醫療外交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見緩和,多地醫療體系更陷於崩潰邊緣,大多國家自顧不暇,更遑論是顧及家門外的疫情。目前中、俄兩個大國行有餘力,能在疫情仍繼續抱有國家彼此的共同利益,推動醫療外交。但原來遠在加納比海、長年被美國封鎖的古巴,同樣在此刻踏入國際舞台,肩負起抗疫急先鋒的國際職責。

(資料圖片)

截至周三(4月1日),人口逾1,100萬的古巴共錄得186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六人死亡,情況遠較鄰國巴拿馬和多明尼加樂觀。在全球醫療人員和物資短缺時,古巴難得行有餘力,繼續抱有半世紀前建立的醫療國際主義,四出派遣醫療人員支援抗疫工作。據安道爾的衛生部指,一行39人的古巴醫療團隊已在周一(29日)抵達公國。在此之前,夏灣拿更已派出團隊到意大利、委內瑞拉、尼加拉瓜、格林納達、蘇里南,牙買加和伯利茲,協助多國對抗新冠肺炎。

古巴四出相助

出口醫療服務能成為古巴的經濟產業的引擎之一,背後亦有其遙遠的歷史成因。早在1960年古巴革命後一年,該國派出一支醫療隊伍,到訪剛遭受大地震影響的智利協助救援;三年後,夏灣拿再派遣醫療人員,幫助剛從法國獨立的阿爾及利亞建立醫療體系。雖說1960年代古巴仍是百廢待興,但其醫療服務一支獨秀的表現,其實是1959年卡斯特羅在革命時期,視免費醫療為普遍人權的善政之果,同為日後的醫療國際主義奠定了物質基礎。

隨後半世紀,由於古巴在美國經濟封鎖下遭國際社會孤立,醫療外交便成了夏灣拿與他國互動的主線。例如,同屬革命政黨出身的查韋斯上台後,古巴便開始「出口」醫務和教育人員到委內瑞拉,以換取低於市價的進口石油,同時古巴亦在南非、巴西、厄瓜多爾和卡塔爾等地成立設常駐醫療團隊,以購取外匯收入。據泛美衛生組織(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的統計,單是2005年至2017年期間,古巴的醫療團隊已向21個受天災和流行病影響的國家提供幫助,包括2014年西非爆發的伊波拉疫情,惟國際社會卻一直忽略古巴在醫療方面的貢獻。

獨有的醫療優勢

不過古巴出口醫療服務的形式,也不是其他國家能輕易「仿效」。有不少人權組織過去曾指責,夏灣拿的醫療外交是基於剝削其醫療人員,同時也有報道指,該國駐外的醫療人員經常只能獲得10%至25%的議定工資,其餘則據稱被當局扣起。這或許能解釋為何2006年至2016年期間,有多達七千多名醫療人員在執行任務期間叛逃。

儘管天下並無免費午餐,政治家亦非教宗,在「去全球化」的抗疫大環境中,夏灣拿也有剝削之嫌,但其貢獻亦遠較不少發展中國家為多。一如上月18日,一艘載有數名新冠肺炎患者的英國遊輪,慘遭多個加勒比海國家連環拒絕靠岸要求後,卻只有古巴願意伸出援手,讓680名乘客從首都乘搭包機返國。縱然古巴醫療外交的聲譽絕非完美,但單純在對抗新冠肺炎的疫情上,國際社會理應給予古巴應有的掌聲,而非繼續屈服於美國的壓力下,無視其對國際社會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