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劉淑儀與民意的距離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現代政客常高舉民意之重要,但真正了解民情、忠於為民發聲者又有多少?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最近接受港台節目專訪,大談精英與民意的距離,言談中她表示港府高官離地非常,相反自己經多年歷練變得熟稔民意。然而這位近日被其前幕僚稱呼為「新何君堯」的葉太,到底她是果真能掌握民情,抑或是主觀以為自己「貼地」?

AO出身的葉劉淑儀曾出任問責官長,亦就任立法會議員及行政會議成員多年,其政治生涯中更多次與特首之位擦身而過,就履經來說她絕對可謂政治精英的典例。近日葉劉接受港台節目《鏗鏘說》專訪,與主持石永泰大談精英與民意的距離。從政務官轉型作立法會議員,葉劉認為自己已洗去精英的高傲、不食人間煙火的通病,從前自己相當介懷公眾對自己的譏諷,但隨多年歷年「面皮」亦已漸厚,對年青人於「網上笑我」、「安花名」已再不介意。

對談最為精彩之處,莫過於葉劉親述其對「離地」的看法。出任立法會議員十數載,葉劉認為自己並不「離地」。被問及問責高官能否自恃精英、以居高臨下的態度,葉劉則認為高官不善、甚至不會運用社交媒體, 相反自己與其團隊卻會善用之以掌握市民所留意的事宜,更認為同為政治精英的高官難以踏出其同質圈子,無法了解精英生活以外的情況,故容易變得「離地」。

「貼地」只是主觀願望?

葉劉對「離地」高官的見解頭頭是道,但現實上她是否已洗脫陋習,走進人群了解其需要,倒是成疑。周一(25日)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討論旅發局下年度工作計劃,葉劉再次倡議本港舉行「大減價周」,她以自己作為「經常幫襯零售界」的人士大談購物天堂應有的特徵,當中名牌商品必須多而便宜,故倡議旅發局與零售管理協會在疫情過後合作舉辦「大減價周」,以吸引女性旅客。

這般政策無助旅遊業的結構轉型,聽起來或許「得啖笑」,但原來葉劉已非首次提出。她早在去年尾就振興香港經濟建議「名牌打折」,呼籲香港名店及各大商場減價,以鼓勵旅客來港消費,同時治療市民的創傷。在經濟下行時以減價奢移品振興旅業成效本已成疑,更不用說用作振興本地經濟。即使站於本地市民角度,爭取奢侈品減價亦非見得為急市民所急,更可謂相當「離地」。

去年的反修例示威及今年的疫情揭露了香港旅遊業的局限,海洋公園面臨結業更說明了轉型的需要,包括發展特色綠色、本土旅遊等。葉劉政策視野未能聚焦宏觀結構,議政質素本已值得懷疑,葉劉既自言了解民意脈搏,但到底「名牌打折」如何體現民意,也是教人費解。或許港島區的富裕選民在經濟下行期間仍如葉劉般熱衷購買名牌,但議員代表的應是廣泛民意,方能稱得為「貼地」。即使玩玩社交媒體,亦不一定有助掌握廣泛民意。

(左起)容海恩、葉劉淑儀、袁彌昌。(資料圖片)

什麼是民意?

其實從政者與民意的關係,本來就是值得深思。建制派多年被批評盲目保皇、背棄民意,固然是問題。但另一方面,從政者也不能甘於隨波逐流,為了選民而附和民粹。本港社會政治光譜近年愈見兩極化,議員若然隨選民站邊,一起走向極端,更是助長對立、撕裂。可惜的是,前新民黨政策總裁、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榮譽講師袁彌昌近日接受《香港01》訪問,批評葉劉已與當初「開明建制、專業理性的形象」漸漸走遠,甚至變成另一「何君堯」。即使他的描述未必完全公允,但葉劉漸見「深藍」的觀感也為多人所認同。對於政治精英來說,他們既要放下身段了解民意,但同時也要避免誤以為自己熟悉民情。香港經歷反修例風波及疫情後的重新出發,立法會議員絕對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