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雲端診所」令未來求診可足不出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非緊急醫療務受阻,而不少患者亦因擔心會在醫院染疫而拒抗前往醫院。九龍中醫院聯網開發及試行「雲端診所」系統,向病情穩定的舊症病人提供線上醫療面談了解患者病情。系統計劃於未來逐步推展至聯網內的其他醫院,並研究結合醫管局手機App「HA Go」使用。假如未來「雲端診所」能夠在本港普及,港人看診或能足不出戶。

九龍中醫院聯網開發雲端診所系統,為病情穩定的舊症病人提供線上會診服務。圖中病人資料全屬虛構。(陳淑霞攝)

疫症造就科技?

「雲端診所」目前首先讓神經外科病人試用,由病人事先安裝所需程式,再由護士於面談當日致電病人確認身份,及後與醫生行視像會診前,亦會再次與病人核實身份。有使用服務的病人對此反應正面,表示日常覆診一來一回需要數小時,如今安坐家中,亦避免了前往覆診時的行動不便,因此也對疫症之後續辦「雲端診所」表示歡迎。

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麥凱鈞向傳媒指出,系統在疫情緩和之後仍會繼續使用.雖然首階段計劃只邀請了八名患者使用服務,但以伊院神經外科每年處理約1.8萬人次病人計,推算全面實行計劃後,保守估計長遠可有約一至兩成病人,即1,800人左右可以受惠。院方長遠亦會陸續將「雲端診所」推展至其他醫院及部門,如病人未來可以安坐家中見醫生,也相信是本港醫療的一大進步。

無奈「雲端診所」始終有其物理限制,醫生無法接觸病人,因此並非所有病症都適合雲端看診。(資料圖片)

方向可取尚待實踐

無奈「雲端診所」始終有其物理限制,醫生無法接觸病人,因此並非所有病症都適合雲端看診。醫管局,甚或創科局可以共同研究如何完善當下的雲端診所技術,並為「雲端診所」適用於何種病患作出研究。現時醫管局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長如眼科患者可能需要等候141星期,短則亦需如兒科等待7星期,如雲端診所能配合傳統門診混合應用,相信能減省患者交通、輪候的所需時間,亦能便利行動不便的患者。

然而要推動新系統配合日常醫療需要,政府在技術、資金方面的支援亦需雙管齊下。目前「雲端診所」規模尚小,為八名患者提供服務也只能說是實驗性質,如何進一步為更多市民服務,始終有賴政府撥款投資便利市民。而隨服務普及,使用患者變多,病人私隱問題亦須局方認真看待。目前先導計劃使用的視像程式Zoom早前便批抨出現私隱漏洞,4月時甚至被發現有逾350位用戶的帳號資料被盜取轉賣。局方在提供「雲端診所」服務時,也可考慮與創科局合作研發自家視像程式,或定期檢視視像系統是否安全,預防病人私隱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