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應貢獻所長以服務社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根據房委會消息,法律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已辭任房委會委員、策劃小組委員會委員,以及建築小組委員會主席職務,並在今年7月31日起生效。今次是繼不獲競委會續任後,郭榮鏗短期內再次退任公職。箇中原因不得而知,估計與早前內會風波和最近DQ爭議不無關係。部份泛民議員選擇辭任公職是很可惜的,畢竟他們是社會的重要持份者,有一大民意基礎,政府管治需要他們的協助。他們應該在「一國兩制」的大原則下從政,珍惜服務社會的機會;而掌握委任權的政府亦要用人唯才,這樣才有助達致善治。

香港現時約有500個諮詢及法定機構,是管治架構的重要一環。這些機構可追溯至英殖時期,其運行邏輯是由政府根據特定人士的經驗和專長而作出任命,請他們把政府以外的聲音帶入建制,促使民情上達,令施政更圓融、更貼地。無論是英治時代還是回歸後,香港都存在政制落後的缺點,諮詢架構的存在,某程度上可彌補不足,令良好管治變得有可能。

實踐證明,泛民主派在諮詢架構內是有角色的,例如扶貧委員會自成立以來便一直有泛民政客參與;去年反修例運動期間左耳被咬、最近有份協調泛民初選的民主黨趙家賢,至今仍是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但整體上,泛民對諮詢架構的參與似乎隨著政治形勢變化而有所淡化——除了郭榮鏗,最近較多人留意的是民主黨鄺俊宇被踢出扶貧委員會和公共圖書館諮委會。從事公職,當然需要意同「一國兩制」的大原則,泛民陸續失去公職,事情本身及所反映的政治形勢無疑令人扼腕。

民生事務不可忘

平情而論,香港政治爭議不可能在一時三刻解決,但政治不是全部,其他領域並非沒有泛民服務社會的空間。單以房屋議題為例,大家都不會否認香港需要解決公屋不足、樓價過高等問題,這是近年沉溺於政治對抗的泛民必須注意的。在此情況下,郭榮鏗辭任房委會委員,無疑就是放棄把民生議題帶入諮詢架構、促使政府實踐「居住正義」的機會。

儘管政治立場不同,但泛民和政府都是香港的持份者,雙方不應是你死我活的。泛民應該堅持「一國兩制」原則,思考如何運用所長,為增進市民福祉作出貢獻,而非輕言放棄服務社會的機會。當然,俗語說「一巴掌拍不響」,政府也不應動不動就訴諸敵我矛盾,而是要努力開拓合作空間。只要泛民有服務社會的意願,又有相關專長,那就應當用人唯才。只有這樣,香港才不致於繼續折騰,才可以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