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西邨重建停擺四年 關注組倡空置單位作過渡性房屋

撰文:黃景洪
出版:更新:

大坑西邨重建膠着四年,深水埗N無人士房屋關注組,今日(11日)連同深水埗區議員譚國僑在區議會會議前請願,要求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大坑西邨興建公營房屋,並在重建前使用空置單位作過渡房屋之用。有消息指政府已聯絡市建局,與管理大坑西邨的私人公司「香港平民屋宇公司」商討重建事宜,深水埗區議員譚國僑認為,根據市建局以往的「戰績」,他對居民的安置安排,乃至項目建成後會否提供出租單位都不樂觀。

關注組成員促請政府盡快重建大坑西邨,並善用邨內空置單位作過渡性房屋。(黃景洪攝)

深水埗N無人士房屋關注組一行人,手持寫有「政府收回大坑西,興建公屋最實際」橫額,於深水埗區議會會議開始前到長沙灣政府合署請願,要求政府盡快收回大坑西邨重建為公屋,並將現有空置單位用作過渡性房屋。關注組成員黃伯指,自己居於深水埗內一間約100呎的劏房單位,計及月租連水電雜費,每月住屋開支高達3,200元,輪候公屋三年仍未有消息。而另一位成員吳先生就提到,他輪候公屋八年仍未能上樓,現時居住的120呎劏房單位,租金竟高達6,500元一個月,「15蚊一度水,15蚊一度電,你見過未!」直言居住環境十分惡劣。

吳先生(左)和黃伯(右)居住環境惡劣,期望能盡快上樓。(黃景洪攝)

他們希望政府應在大坑西邨重建前,將空置單位當作過渡性房屋,讓劏房戶暫時遷入以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呢啲屋擺喺度都係空置養老鼠,如果我哋入去住,政府又多一筆收入啦,我哋又唔使交咁多租。」關注組在2016年3月實地視察大坑西邨各樓層,發現至少174間空置單位,隨着老邁的住戶過身或遷出,現時的空置單位量應比4年前大幅上升。「有屋無人住,老鼠就大把地方住,住劏房又捱貴租。」

關注組成員向深水埗區議員譚國僑(右)表示,邨內有不少空置單位可作過渡性房屋之用。(黃景洪攝)

獲批4年仍未動工 居民安置未有共識

市區重建局早於2016年批准大坑西邨重建申請,計畫興建6座27至47層高的樓宇,涉及4,925個住宅單位,較現時提供的1,600個單位大增3,300個。惟負責管理大坑西邨的私人公司「香港平民屋宇公司」一直未能與居民就安置或調遷安排達成協議。深水埗區議員譚國僑質疑,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沒有足夠的財政能力推動重建計劃,「政府唔幫手嘅話,只會令重建一拖再拖。」

譚國僑今日在深水埗區議會動議,要求政府運用《土地收回條例》重建大坑西邨土地,用作百分百公營房屋發展。

譚國僑今日在深水埗區議會動議,要求政府運用《土地收回條例》重建大坑西邨土地,用作百分百公營房屋發展。(黃景洪攝)

有傳政府早前聯絡市建局,研究與平民屋宇公司合作推動重建,初步傾向其中兩座以「可租可買」模式安置現有居民,其餘單位則以資助房屋形式出售。重建計劃漸露曙光,但譚國僑則認為不樂觀,「市建局成立目的係幫舊區重建,其實就係賣樓,所以成日被批評士紳化起豪宅,問題係市建局入來起樓拎去賣,點符合城規會講有出租?呢個唔係佢職能。」

議員倡公私營合作解決

他續指,除非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有突破性措施,為大坑西邨重建訂立特別的安排,例如為居民提供廉租安置,否則根據市建局一向的舊區重建策略,勢難和居民達成共識。「到今天有無人話到畀我聽,市建局係會做業主出租?無嘛,反而房協或者其他機構有。政府本身係咪唔願意落水,是但搵啲同房屋有關嘅機構出來?」譚國僑指出,就算市建局入場參與重建,亦要靠房委會預留公屋單位,安置受重建項目影響的住戶,反問政府為何不參考去年土地大辯論的建議,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先安置第一批居民,再在原址重建公營房屋。

大坑西邨前身為寮屋區,1953年發生石硤尾寮屋區大火後,香港政府在1961年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大坑西邨,用以安置受大火影響的居民。大坑西邨為香港僅存的私人廉租屋邨,而非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或者香港房屋協會興建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