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鳥天堂」大興土木 塱原濕地3.42億元工程掀關注 

撰文:區禮城
出版:更新:

有「雀鳥天堂」之稱的上水塱原濕地,是香港現存最大片和最完整的淡水濕地,有很高的生態價值。早年政府收回塱原濕地,並決定發展一個佔地37公頃的自然生態公園。近日有市民經過塱原濕地,卻發現該處已大興土木、變成地盤,質疑政府部門為何要以「破壞濕地」的方式去「建設濕地」。

政府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之下,把塱原濕地劃作一個佔地37公頃的自然生態公園。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資料,「發展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項目合約總價為3.24億元,由承建商生興––豐利聯營負責,工程已於2019年12月展開,預計於2022年年底完工。不過,近日工程卻引起市民關注。

市民斥荒謬:先破壞濕地再建人工濕地

日前黃先生踏單車經過上址,見到原本是濕地和農地的位置,變成了四塊了無生氣的水池,而旁邊更是大興土木的工程。他指,該些大型機械似在進行渠道工程,因此質疑為何一個自然生態公園的建造,是「先破壞濕地」、之後再建「人工濕地」。事件引起不少網民批評「好荒謬」,同時亦認為工程會破獲原本生態。

近日有市民經過塱原濕地,卻發現該處大興土木,質疑政府部門為何要以「破壞濕地」的方式去「建設濕地」。(黃先生提供圖片)

長春社與香港觀鳥會在2005年展開了「塱原自然保育管理計劃」,當中包括與當地農民合作種植稻米等作物,而早年極度瀕危的「禾花雀」亦有在作為補給和棲息地的稻米田上出沒。翻查資料,過去兩個組織已表達塱原濕地應用五個原則營運,包括:塱原在成為自然生態公園之前或後都不能有任何生態上的破壞或惡化、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必須維持現有的高度多樣化農地環境、顧及和保障塱原農民的生計、實施生態友善的農地管理方法和控制遊客人數,不應以大眾旅遊作招徠。

就近日關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工程,在此項工程中擔任獨立顧問角色的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亦作出回應,他們表示,近月發現部份靠近石上河的農地,在進行清除荒田雜草工作後,並未有即時修復農田作生態保育之用,有些農田也被用作擺放建築材料。部份農田田壆更被夷平,導致未能有效規限工程車輛及機械的行駛路線,認為情況並不理想,故即時向相關政府部門和承辦商反映、商討及實地視察。

他們亦提出改善建議,包括日後在農地進行工程時應保留田壆,避免移除田壆上的植被;縮短每幅農地臨時平整的時間,平整後將農地浸水養田,避免泥土長期外露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期間設界線規限工程車的行駛路線,如需要臨時擴闊部分田壆,闊度應限制在2.5米內等等。

土木工程拓展署:透過修復濕耕農地建造更多濕地

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言人回覆查詢時表示,該署於2019年12月展開工程合約ND/2019/03「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 - 發展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根據法定環境影響評估的要求,作為新發展區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署將會把塱原核心地區約37公頃土地拓展為自然生態公園,以保護和改善重要的生態環境,並補償因新發展區開發而造成的濕地損失。工程主要透過改善及修復現時在塱原的濕耕農地及建造更多濕地,提升生態價值。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將會劃分為三個區域,包括佔地約5公頃的遊客區,約11公頃的農業區和約21公頃的生態區。在遊客區內,署方會興建相關園内設施,包括觀鳥屋、休憩亭、戶外教室、農墟及堆肥設施等。為方便農戶耕種,該署亦會在公園內合適的位置建造留宿設施、小型農耕貯物設施和灌溉水道。

署方稱有諮詢長春社及觀鳥會意見

發言人稱,理解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多年來為塱原進行自然保育管理協議計劃,對保護該處的生態環境經驗豐富,因此自工程合約ND/2019/03展開後,署方一直諮詢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的意見,並要求承建商在合適土地進行多項初步改善工程,包括除雜草、灌水、種植稻米和建造鳥島等。此外,該署的承建商已根據合約要求提交一份塱原生境計劃圖,並已諮詢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的意見。生境計劃圖主要為塱原提供多樣化的生境,並透過復修或建造更多濕地生境,如沼澤、池塘及濕耕農地,增加現時塱原的濕地比率,亦會提供適當的乾耕農地供農民耕作。承建商已開始按照生境計劃圖陸續展開相關工程。惟發言人指,在興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期間,承建商無可避免需要使用工程機械,強調會繼續與漁護署及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緊密聯繫,並要求承建商採取適當的緩解措施,以避免對現時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建成後會交由漁護署管理,公園將會開放給公眾參觀,並設有導賞及教育活動供公眾參與。公園的管理目標包括:提升塱原淡水濕地的生態價值,為水鳥、兩棲動物及其他濕地物種提供覓食、棲息和繁殖的地方;透過舉辦教育活動,讓遊客認識農業與生態的關係;及讓農戶按公園管理計劃的要求和安排,以生態友善的模式進行耕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