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48區新建公屋刊憲惹爭議 何家園遭殺村建小學校舍被批零諮詢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政府於2017年核准原被劃為「工業」地帶的粉嶺第48區,改劃作發展興建公營房屋,其中受影響範圍內的何家園村擬興建小學校舍,一班受影響村民今日(12日)連同區議員,直指運房局未有聽取當區民意,便於本月1日突然就48區規劃刊憲,當日即有地寮屋清拆組人員上門貼通告及聲稱進行收地前凍結人口登記,「一邊話同你做諮詢,一邊就恐嚇你收地拆屋。」他們直指該處存在規劃錯配及交通失衡等問題,促請當局重新規劃。

粉嶺第48區原是工業區部分用地,鄰近為和合石村及墳場地帶,政府銳意展開新界東北發展,2017年宣佈轉作住宅發展,擬建4,000伙公營房屋,容納約一萬人口,預計可於2027至2028年完成,而公屋地盤旁的兩幅工業地則撥為「政府、社區及設施」用途,將來興建學校等設施,有關規劃本月1日進行刊憲,公眾可於5月31日前將意見送達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

涉及收地範圍的何家園村,在粉嶺48區規劃中料興建一所可容納24班的小學校舍,提供612個小學學位,以配合鄰近公屋發展。據村民表示,早於六十年代已開始在此生活,大部分為登記寮屋,亦有部分屬私人土地,全盛時期約有200至300人居住,其後因位置較偏遠,部分居民後代遷往別處,目前獲政府登記的寮屋單位大約有34至35間,涉及超過100名居民。

運輸及房屋局就粉嶺第48區規劃刊憲,要求持份者於5月31日前發表意見。(土拓署文件)

一家三代居住五十多年 突收通知拆屋收地

村民劉先生表示,父親自1961年便開始搬入村內生活,當時村內設有木廠,有百多人在廠內工作,父親遂經營士多養活一家十多口,其後木廠結業,他們照舊在四間寮屋內居住養老。他指政府之前一直未有落區向村民解釋收地緣由及安置問題,4月1日便突然有大批寮屋清拆組人員上門拍門,聲稱明年底收地前進行人口登記,並在寮屋前劃上記號及貼上通知書,不少老人家被政府人員突如其來的舉動嚇怕,有長者擔憂家園突然被收走,嚇得失眠及在人前流淚,他直言在村內生活五十多年,習慣鄉村空曠的生活空間,既飼養貓狗及烏龜,又有花圃及大量生活雜物,若收地拆遷對其影響甚大,「要我走即係叫我乜都唔使搬。」

十多年前租用村內私人土地作車房的蔡小姐表示,村民去年中獲悉何家園村會被收地興建校舍後,已多次向土木工程署表明欲表達村民意見,但對方一直推諉,直至本月1日突然刊憲及派人上門發信,有人聲言「你哋唔使講咁多,呢度拆硬啦。」她指當局根本沒有考慮整個北區交通配套能否足夠應付突然急增的人口,「新界區居民平日返工及放工時間,就算(48區新公屋)人口未入住,已經要成一個鐘先出到其他區或返到嚟。」何況春秋二祭的和合石已迫爆該村對開車路,未來骨灰位還會進一步增加,促請土木拓展工程署「停一停,諗一諗。」

+2

村民批政府不聽民意

村民周先生稱,上一代一家七口便在何家園村落地生根,至今仍與妻子、三名子女在此居住,已建立歸屬感,若要離開這個地方會感到不捨。村民去年已向土拓署要求重新諮詢村民,對方一度表示理解,但寮屋清拆組本月1日起一連三日上門拍門,聲稱要收地拆屋,「一邊話要會同你做諮詢,一邊就恐嚇你收地拆屋。」他又指曾向當局建議重置和合石村校,但被政府部門以學位不足而拒絕,直指官員「夾硬嚟,完全唔聽我哋講嘢,好唔合理。」

協助村民的北區區議會主席羅庭德表示,區議會去年5月已在土地發展、房屋及工程委員會會議上一致通過「要求就48區公屋項目展開重新諮詢」的動議,但運輸及房屋局未有吸納區議會及何家園村民意見,便於本月1日刊憲公眾諮詢,同日地政總署派人到村內進行土地凍結登記程序,做法毫不合理。

區議員質疑交通及規劃錯配

他又就運房局提出規劃提出兩項質疑,第一是土拓署就大窩西支路可容車量、和合石交匯處計算48區項目新增的車流,聲稱多項數據顯示附近居民未有受到明顯影響,但有關估算未有涵蓋鄰近區域新人口,包括粉嶺49區暉明邨新增公屋戶、馬會道房協項目、上水第4區及第30區公屋項目等,以及香園圍新客運口岸的商業車流及未來東鐵線車廂由十二卡減至九卡的交通影響。

其次,羅又指規劃存在根本性矛盾,粉嶺48區與47區共享一個寵物公園社區設施,但同樣邏輯卻不應用在建校方面,直指粉嶺48區的人口並不足夠形成一個小社區,應一併考慮鄰近暉明邨及未來北區房屋項目,再選擇合適位置興建小學,未必急需要毁掉何家園建校。

他促請當局重新規劃粉嶺第48區,他明早會聯同何家園村民會到政府合署地下停車場外向政府及粉嶺鄉事會當然議員請願信,希望當局聽取村民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