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獎 全港僅存產鹽地 辦網上團觀藝術節

撰文:區禮城
出版:更新:

西貢被譽為香港後花園,當中鹽田梓更是本港碩果僅存的產鹽地,獲不少中外遊客慕名到訪,然而受疫情影響,該地生態旅遊活動近乎停頓,旅遊事務署主辦的鹽田梓藝術節今日開幕,邀請多位藝術家展出多達31件藝術裝置,既有仿如全透明浪漫教堂般的曬鹽場,亦有彰顯當年聖若瑟小堂的藝術裝置,另設有網上導賞團免費報名,讓巿民可在家觀賞鹽田郊野與藝術混於一體的風光。

由旅遊事務署主辦的「鹽田梓藝術節2021」今日(17日)開幕,活動延續首兩屆藝術節「天」與「地」的概念,今次以「人」為主題,透過多元及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展現鹽田梓島上人與大自然的融和。

+1

因應疫情辦網上導賞團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上一次藝術節於今年年初舉辦,改以網上形式進行,同様今次亦多樣化網上展出形式,包括網上導賞團,由巿民自行到官網上報名,免費參加指定時間的導賞團,透過網上視像方式,帶領公眾遊歷鹽田梓觀賞各項藝術裝置。另外藝術節官方網站設有360度實景導覽功能,展示島上的景點及藝術作品,並附設語音功能,讓公眾進一步了解島上的故事及藝術作品的創作概念。

今次活動即日起至7月16日舉行期間,合共展出三十一件由本地、海外藝術家及學生創作的作品,放置於鹽田梓內不同地點展出,當中包括仿如外國全透明教堂的曬鹽場所「山水.人」、以沙畫表達村民往事的「誰讓生命豐盛」、向聖若瑟小堂致敬的銅鐘裝置「昇域」,以及大型紮作「生之禮頌」等,公眾可按照網站各藝術作品的地理分佈圖索驥參考。

旅遊事務專員沈鳳君在藝術節網上開幕典禮中表示,鹽田梓藝術節2021是三年先導計劃的高峰,參展藝術作品數目為歷屆之最,亦涵蓋不同形式的藝術類別。

+3

沈鳳君指出,在籌劃藝術節的過程中,旅遊事務署與鹽田梓村民、協作機構、藝術家、參與藝術節的年輕人緊密協作。因此,藝術節是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成果,而透過藝術節,小島得以活化並帶動了社區復興。

旅遊事務專員沈鳳君相信藝術節讓小島得以再次活化。(政府新聞網)

經修復後重產鹽田

西貢鹽田梓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約三百年前,原居民是客家村民,其後再有外來人遷居於此,建立鹽田梓村。島上居民都以曬鹽及捕魚為生,全盛期多達200人居住,其後有天主教神父獲派至鹽田梓傳教,興建聖若瑟小堂和澄波學校,惟城巿化令村民相繼遷走,至1998年成為無人居住的小島。

鹽田梓及後在教會資助下進行復修,帶動鹽田梓發展文化及生態旅遊。2010年,由村民成立的鹽田梓村村務委員會,其屬下鹽光保育中心積極復修部分鹽田,重建鹽田原貌,該活化項目獲得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獎」。2011年,聖若瑟小堂則被古諮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