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下中學透過VR教中文 學生足不出戶體驗社區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至今超過一年,除了經歷長時間停課,運動會、學校旅行以至是不同科目的戶外教學,無奈均要全數取消。不能出外實地體驗,一班學生的校園生活無疑大為失色,學習成效亦受影響。大埔一間中學的中文科老師就想到利用VR技術,透過鏡頭帶學生四出遊走大埔社區,更加入遊戲和多媒體元素,疫情之下以虛擬實境的方式來過全方位學習中文。

VR眼鏡化身學生的眼睛

復活節假期過後,不少學校已復課,校方可以安排不多於三分一學生回校進行半天面授課堂。這天在佛教大光慈航中學課室內的一班學生,坐在椅上搖頭晃腦、東張西望,原來他們正在看VR眼鏡內的畫面。正在就讀中二的同學們因疫情關係,自升中以來甚少參加過外出教學的活動,幸好近日使用由香港中文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賽馬會「觸境生情」虛擬實境語文教學計劃提供的VR眼鏡,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名為「大埔遊蹤」的文化考察活動,體驗非一般的中文課。

活動進行期間,同學利用VR眼鏡觀賞由老師早前親身拍攝的大埔場景,包括富善街街市、文武廟、鐵路博物館、大埔墟街市等,而老師亦在VR場境中加入聲音導航、題目反饋、情境聚焦等元素,同學們尤如親歷其境,從中觀察並完成工作紙,亦需轉動畫面找出特別事物和完成VR場境中的選擇題,只見他們玩得十分投入,在零戶外教學的限制下,另有一番體驗。

同學:以往只在主題樂園體驗過

徐小媚同學指,行程中最喜歡的是遊覽文武廟,認為在大廈林立的都市之中,古色古香的廟宇猶如歷史見證;鄧浩霖同學則指,雖然較為喜歡理科科目,但VR形式的中文課結合了文科內容和理科科學技術,比平常的課堂更生動好玩。陳顥天同學則表示,過往只在主題樂園的過山車中體驗過VR技術,日常生活應用相對較少,認為中文課只看文字易感沉悶,VR考察比較有趣。

「相信大部分人都覺得教中文比較傳統,唔會掂科技嘢,但有時喺科技幫助下,學生嘅學習興趣可以發揮到最大。」負責計劃的黃曉詩老師指,因應疫情產生使用VR技術教學的想法,其後獲得中大的技術支援令計劃得以推行;現時共有兩套圍繞大埔的教材,其中一套由中文科老師設計、拍攝及製作。

她表示,使用VR技術後見到學生的投入程度增加了,亦解決疫情下不能帶學生出行的困難,「以前學生學描寫文,會覺得作者寫到咁靚係咪真㗎、喜愛山水之情我都感受唔到嘅,如果教閱讀時可以帶學生重遊路線,就可以畀佢哋感受到。」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校長梁穎媛則指,正在構思疫情後也可將相關技術應用在其他教學上,「平日就咁出去外面,啲同學成個學習經驗都好忙,所以我哋希望日後可以用嚟做個pre-learning(課前學習)先。」梁校長指,希望日後同學能在家先看一次VR場境,實地考察就能更專注,學習能更深、更闊;她強調,未來希望採用的是「混合式學習」,科技只是幫助,而非完全取代實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