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中港分隔單親家庭團聚無期 逾九成受訪者有抑鬱病症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母親節本是一個值得開心的日子,但一群單親母親卻未能享受節日帶來的快樂,她們只能透過不停延長逗留期限來照顧在港子女。有組織在疫下對這些中港分隔單親家庭進行調查,發現他們的經濟普遍達赤貧程度,逾半受訪者的母親待了十年以上仍未能和孩子團聚,更有九成受訪家庭(孩子和母親)均有輕微至嚴重抑鬱病症。有單親母親透露,在絕境下曾因壓力過大,想帶着子女去自殺,希望政府能正視問題,加速安排香港單親子女的內地母親取得單程證來港定居,讓她們有機會自力更生照顧孩子。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4月時訪問了57名中港分隔單親家庭兒童,逾半受訪者的母親等十年以上仍未能和孩子團聚,更有九成受訪家庭(孩子和母親)均有輕微至嚴重抑鬱病症。(曾鳳婷攝)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4月時訪問了57名中港分隔單親家庭兒童,以了解疫情下對兒童和母親在生活、經濟、學習及精神健康上的影響。受訪者以中學生為主,逾半都在香港出生,而在內地出生的受訪者大多亦已來港超過7年。

調查指出,有近六成受訪者的父親已離棄子女,且沒有再聯絡他們。受訪者主要由內地母親獨力照顧,母親則透過不同探親證件來港照顧他們,當中有一半是持一年多簽和四成是持三個月探親證,均要定期續期。但由於內地母親有部分特殊情況,例如已和香港配偶離婚、正在辦離婚或配偶離世等因素,有73.7%的單程證申請不獲內地接受,逾半受訪者的母親等了十年以上仍未能和他們團聚。

84.2%受訪家庭依賴領取免費發放食物

這些中港分隔單親家庭在疫下生活更艱難,以往母親能偶爾回內地進行兼職或代購作為一種收入來源,惟疫下這些收入全歸零。有55.6%的受訪者家庭每月主要收入來源為綜援,其他則主要為親友援助、部分家庭有贍養費以及母親以往儲蓄。家庭支出以房租及水電佔大部分,日常飲食存在困難。有8成受訪母親在一天只能吃兩餐,有7%只吃一餐;84.2%的受訪家庭更是需要依賴領取免費發放食物,有七成母親選擇不吃,只讓孩子吃飽,更有逾半受訪家庭以吃過期食物維生。

逾九成受訪家庭有輕微至嚴重抑鬱病症

在受訪者的經濟困難情況下,調查顯示,有8成母親及4成孩子在生病時也沒有看醫生。他們普遍因為醫療費用昂貴,無力支付而不敢就醫。加上母親持雙程證,在公立醫院看醫生費用更昂貴(急症門診收費$1,230,住院費則$5,100)。在孩子學習方面 ,7成受訪者因不同因素如無錢買電腦/上網數據/列印等而未能交功課或上課,使部分孩子未能跟上教學進度。這種種因素下,調查使用抑鬱症量表去量度受訪家庭,揭示逾九成受訪家庭(孩子和母親)均有輕微至嚴重抑鬱病症,更比一般人多出六倍,情況極需要正視。

調查使用抑鬱症量表去量度受訪家庭,揭示逾九成受訪家庭(孩子和母親)均有輕微至嚴重抑鬱病徵,更比一般人多出六倍,情況極需要正視。(曾鳳婷攝)

內地單親媽媽壓力大曾想攜兒自盡

與居港丈夫結婚11年的黃小姐育有一名10歲的兒子,黃小姐本已成功在港取得申請單程證資格,惟4年前丈夫突然失蹤,其親人也不知他的去向,令黃小姐頓時失去申請單程證資格。由於不能獨留年幼兒子在港,她需要每3個月續期雙程證,留港照顧兒子。在現時政策下,持雙程證的黃小姐並不能在港工作,在疫情下她亦無法回內地工作,逼使她只能依靠僅有儲蓄及綜援過活。

黃小姐感到前路茫茫,更曾萌生過帶兒子自盡念頭,「我個仔有特殊教育需要(過度活躍症及讀寫障礙),佢情緒爆煲,我都情緒爆煲。真係諗過想攬住個仔去死!」現時,黃小姐僅希望能得獲單程證,在香港安居樂業,自力更生,並希望政府正視問題,不要讓更多人步她們後塵,感受同樣的痛苦,「依家係個政策問題,小朋友無錯。政府唔幫,唔知邊個可以幫」。

只能依賴吃過期麵包度日

另一個分隔單親家庭母親付小姐在兒子3歲時,便與居港丈夫離婚。付小姐受疫情影響下,去年9月才回港,本來一家的主要收入依靠她偶爾在內地兼職的工資,以及前夫不定期的小額贍養費。惟在疫情下,付小姐回港後便失去工作的機會,只能依靠積蓄度日。儘管一家生活十分節儉,更以過期麵包作主食,但依舊很快花光積蓄,她只能硬着頭皮向家人借錢。對於只能讓現時14歲正值發育期的孩子吃過期食物度日,她十分內疚,「如果可以,我都想佢可以食好啲,但依家無辦法」。

王小姐育有一名13歲的兒子,2年前因丈夫向她提出離婚後,便把她和兒子趕離住所。無處可去之下,她和兒子一度住進庇護中心,現時居於油尖旺區的120呎唐樓,生活開支主要依賴綜援及向朋友借錢。王小姐曾嘗試向丈夫索取贍養費,但丈夫未有簽紙離婚以及一直避開他們。在這個情況下,王小姐渴望能用自己一雙手去養活兒子,「我乜都可以做,只要唔犯法。我想要單程證唔係想要咩福利,只係想靠自己能力去照顧小朋友」。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疫下令這些分隔單親家庭情況更為艱難。以往協會曾收到200多個的求助,但相信在社會上這些家庭的求助數字遠大於這個數據 ,她估計現時有過千分隔單親家庭在港,情況水深火熱。她指出,大多分隔單親家庭為離婚或丈夫去世,而這些個案並不能納入每日150個中港家庭團聚單程證名額,他們普遍一等便是十年或以上,但仍未有得到處理。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疫下令這些分隔單親家庭情況更為艱難。以往協會曾收到200多個的求助,但相信在社會上這些家庭的求助數字遠大於這個數據。(曾鳳婷攝)

施麗珊續指,在原有的150個名額中,政府本已處理得緩慢,分隔單親家庭更需要在母親65歲時才能獲發單程證。她認為這個做法本末倒置,「本身啲媽係想落嚟照顧年幼子女,如果要65歲先有得落嚟,咁有咩用」。她認為中港兩地政府均沒有政策協助這些分隔單親家庭,「問大陸嗰陣就叫你去香港搞,喺香港問又叫你去上面搞,兩地政府都協助不力」。她形容,這些分隔單親媽媽變相淪為「人球」,被兩地政府不停「互踢」,促政府應行使酌情權,批准這些有特殊困難的母親有身份證留港照顧子女,避免他們長期在高壓環境下生存,造成不可挽回的社會倫常慘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