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老校舍列法定古蹟 防空洞改建成圖書館 天文裝置保存良好

撰文:區禮城
出版:更新:

位於西營盤的般咸道官立小學曾是羅富國師範學院的舊校舍,早於1941年落成,現已有80年的歷史,政府上月宣布把其列為法定古蹟。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22日)在其網誌介紹般咸道官立小學的建築特色和歷史,並指出保育歷史建築不能單靠政府投入資源,而是需要和社會名持份者合作,以加強社會整體對歷史建築保育的認知和重視。

般咸道校舍建於1940年至1941年,是香港首間全日制師範學院—羅富國師範學院的舊校舍。日治期間,學院一度關閉,校舍被日本憲兵用作總部。到1946年,學院重開,並在1962年遷往沙宣道,般咸道校舍由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使用,直至1971年書院遷往沙田。1973年完成翻新工程後,校舍交還當時已易名的羅富國教育學院作分校,直至學院1997年併入香港教育學院並遷往大埔新校舍。自2000年1月起,這幢歷史建築一直為般咸道官立小學校舍。

校舍建築別具特色且保存良好

校舍外觀為白色,弧形的外牆,線條簡單,但極具特色與美感。而建築物更已有80年歷史,一直用作教育用途。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指,校舍主樓樓高三層,以混凝土建造,校舍另建有地庫。建築呈E字形布局,中間部分狹長,兩端各有附翼,左右對稱。

主樓的設計是現代流線型風格建築的典型例子,特點是多用曲線及橫線,着重功能,極少裝飾。建築物最富特色的是面向般咸道的弧形外牆連中央旋轉樓梯,而主樓內的木門、木/鋼框窗戶及其小五金、意大利批盪作飾面的水泥階磚,以至木地板,均為具歷史價值的建築構件,並保存良好。

現時主樓外牆正門入口仍隱約看到昔日「羅富國師範學院」英文名稱的痕跡。主樓在興建時,地庫更設有兩個防空洞,各有氣閘,可作逃生出口之用,而這種防空洞的設計在香港現存的歷史建築中較為罕見。防空洞現已成為校舍圖書館和活動室。

般咸道官立小學校長萬麗英(左)說,校方特意在校本課程中加入歷史建築元素,加強學生的保育意識。六年級學生袁叡澧(右)分享,參與專題研習加深了他對保育歷史建築的認識,以及對學校歷史及建築特色的了解。(發展局圖片)

在這些歷史元素下,校方認為保育香港的歷史建築,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民間的參與亦十分重要,故在校內致力推廣文物保育。羅富國教育學院校友、現任般咸道官立小學校長的萬麗英說,校方特意在校本課程中加入歷史建築元素,加強學生的保育意識。剛完成小六課程的畢業生袁叡澧分享說,參與專題研習加深了他對保育歷史建築的認識,以及對學校歷史及建築特色的了解。

此外,羅富國校友會前會長馮源亦介紹了學校另一個歷史印記。他說,以法國物理學家Jean Bernard Léon Foucault命名的傅科擺(Foucault Pendulum)是學校興建時安裝的天文裝置,以證明地球自轉。傅科擺自旋轉樓梯頂部吊下,除增加同學對物理的興趣,也像一個圖騰,為校方悉心保存的其中一件校內文物。萬麗英校長說,校方一直教導學生小心保護文物,例如在窗戶張貼通告或學生作品時,同學們會用魚絲把物品掛起,避免損壞具歷史價值的窗戶。

黃偉綸:保育須與社會各持份者合作

黃偉綸表示,保育歷史建築不能單靠政府投入資源,必須與社會各持份者,包括私人歷史建築業主及廣大市民合作,加強社會整體對歷史建築保育的認知和重視。他特別感謝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同事和般咸道官立小學的師生、家長和校友們,致力保存這座古蹟,並推廣文物保育,傳承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