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食與回收廚餘座談會 一個方法教民間商界免收垃圾徵費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法案上月底獲立法會通過,按污染者自付原則下,製造越多廢物,便需支持更高垃圾費,有團體今日(4日)舉行座談會,由環保署官員,回收食物企業及蔬果商戶分享減廢經驗,有與會者指單單依靠地區組織回收廚餘並不足夠,還要依賴環保大使互相補位,當中以西區副食品市場最為見效,環保署則指工商業製造廚餘所佔百分比較大,若相關徵費落實,未來會推動商戶響應廚餘回收,相關收費可獲豁免。

邀請回收食物企業、商戶及官員出席

共享食物基金今日在旺角舉行「地區救食挑戰與展望 建構社區剩食善用系統」座談會,討論如何便利商業剩食捐贈、建立《社區剩食善用網》及都市固體廢物徵費法案落實過後的看法。

經營蔬果批發四十多年的香港蔬菜批發商商會理事袁鑑慶表示,以他在西區副食品巿場營運多年經驗,目前零售菜檔基本已做到鮮有多餘的殘菜剩蔬,目前場內與回收食物企業合作的蔬果檔,均是批發予酒店、酒樓等食肆的商戶,他們要為客戶加工,將不美觀的菜葉批走,剩下的爛菜爛葉會交予環保團體回收,商會亦有動員會員支持不同方面的環保回收工作。

每逢中秋大量月餅被棄

食德好項目經理袁德志指作為回收食物企業,隨着更多人認識後,回收食物量會越來越多,但最重要是從源頭上減廢,才能減少廢物產生,他以即將來臨的中秋為例,月餅淪為商業客戶及民間送禮,「好多月餅都冇人食」,該企業亦有回收月餅,但無論回收多少,還不及在民眾、商界及學校加強教育及宣傳,摒棄送禮文化,加上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措施落實後,以用者自付原則推動商業公司減少購買,從而達致減少浪費食物的效果。

有與會者表示,至少有兩家非政府組織與西區副食品巿場商戶合作回收食物,但規模有限,每日只能騰出兩小時回收棄置蔬果,幸環保署在巿場內設立減廢回收環保大使(廚餘),每日全天候工作8小時,變相讓三者互相配合補位,避免廚餘送往堆填區加重負荷,值得其他公眾街巿或油麻地果欄等剩食重災區仿效。

需考慮捐出食物的商戶角度

共享食物基金主席歐陽寶珍表示,若要鼓勵商戶捐出多出食物或蔬果,首先要從不要與民爭利的角度出發,若菜檔捐出蔬菜後,回收企業立即在當區派發予巿民,自然會減少區內消費,形同傷害商販利益,故「當區回收不應當區派」,才能長做長有。

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鄧慶佳表示,立法會上月底通過《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後,會讓商戶及巿民有18個月的「適應期」,即使真正落實措施,只要商戶願意主動捐出剩食廚餘予回收企業或政府設立的紫色廚餘回收桶,相關剩食產生的重量將不計入垃圾徵費內,而公眾有意循民間回收廚餘,亦可由屋苑或法團透過環保基金申請撥款資助屋苑安裝就地廚餘堆肥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