嗇色園辦開筆禮宣揚尊師重道文化 逾百名小一生穿儒服參與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適逢嗇色園踏入一百周年,一系列慶祝活動隨即開纙。除了舉辦公開展覽及花燈會外,園方亦會為莘莘學子舉辦簡單而隆重的開筆禮,讓他們獲孔聖先師啟蒙,銘記做人立德的原則。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認為,大眾漸忘記尊師重道的重要性,盼透過開筆禮,把這個文化傳承下去。

由嗇色園主辦的辛丑年(2021 年)萬世師表孔聖先師啟蒙開筆禮於今日(12日)進行。2018年起,園方每年均會舉行開筆禮,讓小一學生參與。疫情下,開筆禮今年首次復辦,吸引超過140名學子參與。儀式由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親自設計,揉合古代的開筆禮、道教科儀與儒家教義的宗教儀式及現代手法而成,除了邀請教育界人士主持外,亦加入宗教元素,在香港唯一一間供奉孔聖先師的亭閣敬拜孔聖先師,宣揚尊師重道的重要性。

開筆禮是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形式,對新生入學的學子及其家長有重大意義,象徵開啟人生新旅程。一眾學子會身穿儒服參與儀式,有謂「先正衣冠,後明事理」,由於「衣冠」反映人的精神風貌,故身穿儒服是為了讓學童能夠憶起中華民族先祖的優秀品德和禮儀,為知書明理踏出第一步。

開筆禮儀式邀得香港教育大學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及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系主任韓孝榮擔任主禮嘉賓,並由黃大仙祠監院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及嗇色園主席馬澤華主持啟動儀式。儀式開始後,先由嗇色園主席馬澤華帶領眾人上香,再由主科道長開壇,其後眾道長誦讀《黃大仙師寶訓》。李子建於席間致訓勉詞勸勉一眾學子勤奮向學,期望學子明白除了學業,亦要緊守傳統美德,修身立德。

隨後韓孝榮為學子「擊鼓鳴志」,「鳴」通「明」,「鳴志」即「明志」,寓意學子能明自己的志向。儀式下的擊鼓的聲音越響,聲音傳得越遠,就代表志向就越遠大,目標就越明確。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系主任韓孝榮為學子「擊鼓鳴志」。(嗇色園提供圖片)

學子學寫人字 猶如學習互相扶持

開筆禮儀式為小一新生而設,寫字識字為學習文化的第一步,寓意着人生的啟蒙階段。當中以學做人為最重要。園方為了讓學子能體會到做人的道理,會安排老師,帶領學生在現場執手教導,撰寫「人」字,「人」的一撇一捺,好比學習互相扶持以及如何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學子在老師的指導下書寫「人」字,學習做人的道理。(嗇色園提供圖片)

在學會如何寫「人」字後,學子會向先聖進行三跪九叩,隨後陸續進入供奉孔聖先師的麟閣進行參拜及上香,並親向孔聖先師敬拜行禮,期望通過傳統儒釋道文化傳承,讓莘莘學子受黃大仙師庇佑,獲孔聖先師啟蒙,修身立德。

李耀輝監院於麟閣內為學子以硃砂點痣於額頭正中,寓意為孩童開啟智慧,從此眼明心亮。(嗇色園提供圖片)

學子領「蔥芹菜蒜」 寓意聰明勤力

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更會逐一為學童點硃砂。點砂行為又稱「朱砂開智」,把朱砂點在剛剛入學的孩子額頭正中間,形成紅痣,而「痣」和「智」同音,意為點開智慧,寓意孩子從此眼明心亮,健康平安成長,以此寄託美好的意願。

完成所有儀式後,參加開筆禮的學子便能獲取高功法師於科儀中誦經開光、灑淨的證書、毛筆、一套精美文具及一把寓意聰明勤力的「蔥芹菜蒜」。當中,毛筆為「文房四寶」之一,是祝願學子才華橫溢,文采斐然。

監院:盼尊師重道文化得以傳承

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表示,開筆禮對學童猶如一種啟蒙,由一個懵懂小孩開始學習讀書做人,而拜孔聖先師,則因孔子作為一名老師,以有教無類作為教學理念,除了讓學子謹遵孔聖先師之美德,建立正確人生觀外,亦為他們開學做好心態上的準備。

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表示,開筆禮對學童猶如一種啟蒙。透過開筆禮,他希望能把尊師重道等傳統文化承傳下去。(曾鳳婷攝)

他提到,新世代崇尚自由,卻漸忘記尊師重道的重要性,道德及五倫等文化均欠缺承傳,故他決定在2018年開始舉辦開筆禮,並堅持每年舉行,讓大眾有機會接觸傳統文化。李耀輝認為,道教和其他文化可以並存,能互補長短,但道德絕不能忽視。他十分認同「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我希望坊間可以不忘傳統,以創新方法去演繹道德思想,而尊師重道便是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