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人用交友App遇騙案 有人私密照被洩 機構提供影像下架支援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疫情下社交應用程式更受歡近,但一不小心或會遭遇陷阱。有機構調查發現,逾兩成受訪者曾遇到網絡騙案,涉及金錢損失、洩露個人資料甚至私密照片等等,對他們的精神健康狀況亦有影響。機構又提到,現時坊間有「未經同意發放私密影像下架支援」服務可供受害人求助使用;認為相比以個人名義檢舉,網上平台或會較快將相關內容下架。

疫情下社交應用程式更受歡近,但一不小心或會遭遇陷阱。(資料圖片/羅國輝攝)

犯罪紀錄片《Tinder詐騙王》講述外國有罪犯假扮富二代向多名女子分別詐騙數十萬美元;事實上交友App五花八門,香港年輕人使用時同樣有遇到網絡騙案。非政府慈善組織「關懷愛滋」,在今年5月至6月期間,以網上問卷方式訪問了401名年齡介乎18至35歲的年青人,發現逾兩成受訪者在受訪前兩周有遇到騙案;有逾四成人(40.96%)損失由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的金錢,另有約4%受訪者(18人)被洩露私密照片。

調查亦發現,受害人在抑鬱、焦慮及睡眠質素方面的精神健康指標指數,都較沒有遇到騙案的受訪者差,而有意與他人建立長遠關係的受訪者,較易向對方披露個人資料。此外,由於社會上一般認為教育程度較高的人較難受騙,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比較不願意告知家人朋友以及尋求協助。

(左)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楊雪博士及關懷愛滋項目經理、註冊社工陳智傑(右)。(呂諾君攝)

關懷愛滋項目經理、註冊社工陳智傑指,涉事的受害人分布不同年齡,騙案內容遍及「點數黨」、「美容黨」、「保險黨」以至是祼聊勒索,而受害人愈感到被洩露於網上的資料難以移除,其精神健康影響亦愈大。陳又指,關懷愛滋及「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現時均有提供「未經同意發放私密影像下架支援」服務;指出他們以組織身份向各大社交平台溝通時,雖然不能保證可以成功移除影片、照片等,但個案會獲平台較優先處理。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楊雪博士亦認為,除了需要提高市民網絡安全認知,社會上也需要一些為網絡騙案受害人而設的支援服務,協助受害人要求移除一些未經授權披露在網上的個人資料。

有關「未經同意發放私密影像下架支援」服務,求助人可透過社交媒體Instagram專頁 @ac_m2m 以私訊查詢,外展工作人員會了解情況後協助求助人與涉事的社交網絡平台聯絡,處理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