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碧嘉風球】海上迷走逾百小時 呢個飄忽颱風最終會吹到應?

撰文:陳珏明 藍善婷
出版:更新:

移動路徑飄忽難估的熱帶風暴貝碧嘉,或可能撲向香港!香港天文台在今早清晨5時20分宣布改掛3號強風訊號,終於終結貝碧嘉逾百小時的1號波生涯,但它卻只得「二奶命」,只成為史上懸掛時間歷時第二長的1號戒備訊號。至於貝碧嘉在過去近一星期以繞圈迷走式路徑移動,究竟又是否「藤原效應」在發揮影響力?

熱帶風暴貝碧嘉今早開始緩慢地改向北移,靠近珠江口一帶,但預計其稍後又會逐漸拐彎向西移動並逐步增強,故有機會在今晚稍後至明早,以強烈熱帶風暴級別在香港西南百公里範圍掠過。民間氣象組織「地下天文台」分析認為,根據歐洲超級電腦預測貝碧嘉明日會在香港以西約100公里範圍登陸,將對港澳地區帶來一定威脅。

貝碧嘉今晚至明早最接近香港

貝碧嘉是否會直吹香港,尚有極多變數,亦跟其一直的移動路徑大有關係。這個熱帶風暴早已在香港西南方出現,但中途一度登陸,之後卻又急轉彎再返回太平洋,故對香港威脅一直未能解決,令天文台要把一號風波的警報高高掛。

貝碧嘉中途曾一度登陸,但之後又急轉彎再返回太平洋,對香港威脅一直未能解決。(香港天文台)

翻查資料,香港史上生效時間最長的1號戒備訊號,是1977年9月颱風「戴娜」襲港,天文台由16日下午1630至21日晚上2110懸掛起1號風球,前後歷時124小時40分鐘。

而貝碧嘉今次就一舉殺入第二位!天文台由8月9日下午5時15分宣布1號戒備訊號生效,直至今天(14日)清晨5時20分宣布改掛3號強風訊號,1號風球一共生效了108小時05分鐘,也超越了1964年颱風桃麗達的102小時10分鐘之紀錄。

其他熱帶氣旋左右貝碧嘉移動

對於貝碧嘉之移動路徑難以捉摸,有氣象愛好者就評估,認為背後原因是跟又稱為雙颱風效應的藤原效應有關。由於位於台灣以東海域的另一熱帶氣旋摩羯,以較原先預期更偏西路徑移近台灣,故令貝碧嘉受摩羯牽制,路徑亦因此變得飄忽不定。

區內其他熱帶氣旋影響貝碧嘉移動路徑,但因兩者距離太遠,並不符合藤原效應的「標準」。(香港地下天文台圖片)

不過,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就跟《香港01》記者解釋,今次貝碧嘉的迷走,並不是藤原效應造成,反而是因為引導氣流持續微弱所致。由於藤原效應出現的條件,是雙熱帶氣旋相距在約1000公里內,會受彼此影響,惟摩羯跟貝碧嘉之間距離卻大於1200公里,超過藤原效應的「標準」。

其實,區內現時尚有另一熱帶氣旋麗琵存在,在摩羯移入華東後,位於西北太平洋的麗琵,阻礙了副熱帶高壓脊向西伸展,延伸的影響,是令引導氣流變得持續微弱,在此因素下就令當時尚未被命名貝碧嘉的移動速度變得極慢,路線方向亦難以預測,且在脫離陸地影響後其強度更逐漸上升,最後終由熱帶性低氣壓被升格為熱帶氣旋。

其實香港過去有曾遇上路徑曲折的颱風。1986年颱風韋恩襲港,其路徑可說是非常奇異,甚至較今次貝碧嘉更為跨張。當時颱風韋恩雖然只有20天「壽命」,但卻先後經歷兩次加強和減弱過程,曾一度在熱帶洋面上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其後卻起死回生再發展成颱風,並且出現了四次非常明顯的路徑轉變,其中三次更是180度掉頭急轉彎,其移動路徑令人眼花繚亂,既是籐原效應一個明顯例子,更是風雲莫測的極好例證。

1986年襲港的颱風韋恩,被形容是移動路徑最曲折的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