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仔講經咩】NBA真人版赤木和花形? 一剛一柔稱霸內線的中鋒

撰文:Jumper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漫畫「男兒當入樽」(Slam Dunk)入面,神奈川兩大中鋒赤木剛憲和花形透,相信在籃球友中無人不曉。漫畫中就是以「一剛一柔」形容二人;惟現實中的NBA,也一樣存這兩類型中鋒!
今日就討論一下聯盟兩名「剛·柔」中鋒,大家又會喜歡哪一個?
文:梁民熊

全能祖傑 控球助攻無難度

金塊中鋒祖傑(Nikola Jokic)開季至今得分已達27.5分,暫列排行榜第6,還比「字母哥」艾迪杜高普(Giannis Antetokounmpo)、尼納特(Kawhi Leonard)高。然而作為內線強悍,他亦以場均11.5個籃板、排行榜第7成為前列份子。

有看開NBA的朋友也會知道,祖傑最為吸引的是他的無私打法。(Getty Images)

不過有看開NBA的朋友也會知道,祖傑最為吸引的是他的無私打法。就如早前金塊隊對碰爵士,隊友梅利(Jamal Murray)不斷「餵波」、巴頓(Will Barton)瘋狂提醒,大家都希望祖傑能達到生涯新高之際,主角卻沒有「理會」反之繼續助攻。翻查資料,這名中鋒助攻次數竟然以平均每場8.5個領先多名NBA超級控衞,包括基斯保羅(Chris Paul)、尼拉特(Damian Lillard)、洛利(Kyle Lowry)等等....... 當然在助攻榜排第4的祖傑,同時為全聯盟最多助攻的中鋒。

我們經常看到祖傑控球過場的畫面,除了能穩定地持球加速、邊向 ,他最拿手的「Baseball-Pass」:孭位》籃板》轉身》長傳》Easy-layup。(Getty Images)

身為一個正中鋒,除了得分和籃板,傳球亦有一手可謂是球隊必殺技。這要求球員高超傳球技巧,而祖傑擁有的更是控球後衛的視野及洞察力。在金塊比賽中,我們經常看到祖傑控球過場的畫面,除了能穩定地持球加速、邊向,他最拿手的「Baseball-Pass」:孭位➡️籃板➡️轉身➡️長傳➡️Easy-layup,令球迷睇得賞心悅目

祖傑擅長組織,金塊需要他的傳球視野,幫忙串連進攻。(Getty Images)

祖傑拿手好戲:

現代版奧拉祖雲 艾比迪的統治能力

近代NBA已漸漸變成由後衞統治,中鋒主宰內線這「行業」已慢慢式微。不過筆者則認為,76人的艾比迪(Joel Embiid)是僅存擁有統治能力的現代中鋒。

今年新加盟的丹尼格連(Danny Green)、施夫居里(Seth Curry),二人的「綠咖喱」威力確實幫助了艾比迪不少。(Getty Images)

今季NBA開季至今,艾比迪已打出職業生涯新高的29.3分、10.7籃板、2.7助攻及1.2個封阻,並帶領76人暫列東岸第一。同樣,如果有留意76人的朋友就會發現,今季艾比迪命中率明顯提高至55.3%,個人認為是主要與今季球隊陣容變動有關。今年新加盟的丹尼格連(Danny Green)、施夫居里(Seth Curry),二人的「綠咖喱」威力確實幫助了艾比迪不少。

近代NBA已漸漸變成由後衞統治,中鋒主宰內線這「行業」已慢慢式微。(Getty Images)

76人由以往施蒙斯(Ben Simmons)單控,已改為施夫居里加盟後的雙控衞,此不但加強組織力,同時亦都隱藏了施蒙斯缺乏外線攻擊的隱憂。丹尼格連具備經驗及單防能力,配合施蒙斯的防守,令球隊外線防力更上一層樓。然而杜比亞斯夏里士(Tobis Sharris)在中距離的威脅,正正為76人拉開對手防線,中路產生充裕的空間給艾比迪自由發揮。

艾比迪的威力:

此舉不但讓艾比迪獲得更多進攻空間及機會,亦完全解決了以往賀斯福(A.Horford)在陣時,內線重疊爭位的情況。(資深76人球迷既朋友一定知道...... Ben仔都成日入去Post-up…...)

祖傑、艾比迪以外 10個你要留意的中鋒:

+5
艾比迪擅長得分,76人需要他籃底衝擊力,轟炸對手內線(Getty Images)

所以今季艾比迪能夠大躍進其實有跡可尋,只要他保持健康,我熊仔都支持他今年殺入東岸決賽,再奪得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

分享完兩名「軟硬中鋒」,哪個比較出色?其實我也沒有答案,只可以說巨人對決難分難解。祖傑擅長組織,金塊需要他的傳球視野,幫忙串連進攻;艾比迪擅長得分,76人需要他籃底衝擊力,轟炸對手內線。所以如果金塊對76人,就兩名中鋒個人數據比較,個人認為艾比迪得分有絕對優勢。不過至於球隊勝負,得看整隊發揮才有分曉。

身為一個正中鋒,除了得分和籃板,傳球亦有一手可謂是球隊必殺技。(Getty Images)

*熊仔一定支持艾比迪,因為由艾佛遜(Allen Iverson)年代開始,已經是76人死忠~

梁民熊(Bear)介紹:
現役香港代表隊及甲一籃球運動員,曾參與多項海外及本地大型賽事,近年投身教練行列。希望透過文章分析及分享個人經驗,和大家「傾吓波計、講吓波經」。

【註:文章不代表香港01立場;譯名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