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ula E 的Fan Boost玩法,是進步還是退步?

撰文:運動公社
出版:更新:
所謂fan boost,即是公眾可以在網上投票支持自己的心水選手……得票最多的頭三名車手的戰車,在該站賽事就可以得到100千焦耳(kJ)的額外能量。Fan boost不但令觀眾的參與感更強,也為每一站賽事前帶來話題……然而,fan boost卻不是沒有爭議的……
李峻嶸@運動公社
第三屆國際車聯電動方程式香港分站賽事,會在今年10月8日及9日舉行。(HK Formula E)

文:李峻嶸@運動公社

Formula E電動方程式賽車終於在第三個賽季來到香港。賽事展開前個多星期,大會宣布看台的門票已全部售罄,足證這項賽事將不會受到香港市民冷待。

眾所周知,電動方程式最大的賣點就是戰車由電池推動,因此賽事帶有強烈的環保元素。而整個賽事的設計,某程度上都是在衝着世界賽車的殿堂一級方程式而來的。

與F1 征服自然相反 FE強調與自然配合

除了以相對環保的電能取代汽油推動戰車外,電動方程式絕大部分賽事都在街道上進行。以上屆第三屆賽事為例,只有墨西哥站賽事不是在街道上舉行。反觀一級方程式則大部分賽事都是在賽車場舉行。開闢賽車場的工程本身不但可能破壞生態,而且幅員廣大的賽車場難以在市中心興建,電視觀眾也較難在觀看賽事時欣賞到當地的地標。而電動方程式賽事則相反,多於市中心地帶舉行,對各大城市提升形象,以及透過電視轉播爭取旅客也有較大幫助。因此,一級方程式那種挑戰極限、征服自然、改造空間的「現代性」形象,跟電動方程式着重環保、講求與既有的空間結合所帶出來的「後現代」性格,可謂壁壘分明。

善用社交媒體 增強車迷與賽事間的互動

雖然一級方程式仍然是賽車迷的焦點所在,但這項賽事近年卻不時被認為已踏入衰退。筆者認為,這與近年「一隊獨大」(先是紅牛,接着是平治)有關,但也有不少論者指出這與一級方程式追不上社交媒體時代所致。而電動方程式則刻意非常着重社交媒體的經營,並於是電動方程式設立了一個叫fan boost的項目。所謂fan boost,即是公眾可以在網上投票支持自己的心水選手,而投票的方式甚至包括在社交媒體程式上加上適當的hashtag。得票最多的頭三名車手的戰車,在該站賽事就可以得到100千焦耳(kJ)的額外能量。Fan boost不但令觀眾的參與感更強,也為每一站賽事前(甚至是賽事期間,因為投票到開賽後六分鐘始結束)帶來話題,因為車迷會就應該投票給哪幾位車手進行討論。「參與」和「互動」並存,fan boost無疑是一個設計得相當巧妙的營銷策略。

Fan boost不但令觀眾的參與感更強,也為每一站賽事前帶來話題。(Formula E 官網擷圖)

Fan Boost 設計精妙 卻同時帶來公平問題

然而,fan boost卻不是沒有爭議的,筆者甚至認為它可能是不少人難以擁抱電動方程式的主要因素。因為在競技運動中,參賽選手就算資源不一,在賽事開始後就應該是公平競爭。就算是有主場之利的運動員,他/她也要將這些場外因素化為動力,才可以讓主場支持者的打氣聲音不會成為壓力。但fan boost卻顯然給予個別運動員場內優勢,即是把「公平競技的環境」合法地打破。為了市場推廣,而模糊了「競技運動」和「真人秀」等表演項目的界線,雖然能吸引公眾眼球,但對增加賽事認受性方面,卻可能有反效果。

作為帶有強烈後現代色彩的運動項目,電動方程式可謂走盡時代尖端。如果社交媒體真的進一步宰制我們的生活,或許數十年後的運動項目,都會引入像fan boost之類的措施。就算撇除對賽事公平性的潛在衝突不談,表面上fan boost為公眾帶來更大的影響力,但實際上卻是將車迷的影響力控制在特定的框架內,間接來說其實是削弱了公眾自己的創造力。Fan boost實際是反映了當下世界的趨勢:科技好像為我們帶來了更多自由,卻可能只是在進一步為我們的生活定下更多框框。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