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教頭:德甲少帥的崛起

撰文:運動公社
出版:更新:
多蒙特主帥杜曹:「在千禧年代,是德甲球會青訓系統興起的第一波浪潮,當中孕育了大量不同類型的球員,如今他們已經在德甲聯賽留下印記。你更會發現,在這套體制下有更多年輕球員湧進甲組和乙組聯賽。至於這股浪潮的第二波,就是提攜這些球員的教練,要在球壇擔起大旗。」
運動公社
不是所有的德甲少帥要通過這個門檻,例如多蒙特主帥杜曹(黑衫者)。(Getty Images)

文:高俊賢@運動公社

德甲少帥人材濟濟,相反英超卻是欠缺新血。一個全球最受歡迎的足球聯賽,能吸引國外各路名帥前來挑戰,卻不能培養優良的本土教練人材,可謂相當諷刺。

德國球壇具備培育少帥土壤

英超球會並不像德甲球會那般,讓出自自身系統的教練獲得接掌一隊的機會。以史雲斯為例,他們在半季之內一連解僱兩任領隊(古度連、巴特利),然後以一隊教練居迪斯(Alan Curtis)署任主帥,直至基文迪(Paul Clement,拜仁慕尼黑助教)赴任為止。但如果換作在德甲,居迪斯接掌帥位的機會比起外人更高。在奧格斯堡,主教練蘇斯達(Dirk Schuster)被炒之後,會方索性找青年軍教練鮑姆(Manuel Baum)代替。有英國傳媒把美國人巴特利在英超事業的失敗,歸因於「欠缺英超工作經驗」;但在德甲,有13家球會的主帥是首次在這個聯賽執教。除了般尼茅夫敢於起用賀維(Eddie Howe),英超球會似乎普遍對於聘請本土少帥更缺乏勇氣和信心。

德國球壇的確具備培育少帥的土壤。目前德甲聯賽的18支隊伍裏,有12隊的主教練直接從內部擢升,而且這當中的11位曾經在本隊的青訓系統任教。少帥和青年球員早已培養緊密的合作關係,加上連貫的戰術理念——球員自青年軍時代起接受教練的技戰術概念,然後於一隊實踐,將帥之間更能擦出火花。更重要的是,兩者都深受球會的價值觀和理念薰陶,而這種向心力是一家球會長遠發展的基石。

當然,不是所有的德甲少帥要通過這個門檻,例如多蒙特主帥杜曹(Thomas Tuchel)。但他也坦承,少帥和年青新秀的紐帶,使德國足球正享受豐碩的成果:「在千禧年代,是德甲球會青訓系統興起的第一波浪潮,當中孕育了大量不同類型的球員,如今他們已經在德甲聯賽留下印記。你更會發現,在這套體制下有更多年輕球員湧進甲組和乙組聯賽。至於這股浪潮的第二波,就是提攜這些球員的教練,要在球壇擔起大旗。」

拿高士文並沒有經歷職業球員生涯,但是年輕賦予他廣納各種知識的本錢。(資料圖片)

德國教頭新浪潮:拿高士文與禾夫

這是德國教頭的新浪潮。29歲的拿高士文(Julian Nagelsmann)曾經擔任杜曹的助手。他領導賀芬咸以德甲第5位成績完結上半季,正正是杜曹口中所指的「新浪潮」代表。拿高士文並沒有經歷職業球員生涯(在U-19梯隊時期因爲膝傷退役),但是年輕賦予他廣納各種知識的本錢——在完成大學的商業管理學位後,他轉而投身運動科學研究,成為走學院派路線的教練。拿高士文積極在球隊操演各類陣式(例如臨場比賽中三、四、五後衛陣式之間的切換),並推動各樣反壓迫和壓迫的戰術,他的執教風格和戰術思維獲外界評為「極具杜曹的影子」。除了拿高士文帶領的賀芬咸,德國另一老牌球會史特加也在德乙上演少帥的奇跡:35歲的禾夫(Hannes Wolf)領導球隊佔得聯賽第3,為來季重返德甲奮戰不懈,而他本人曾經是利物浦領隊高普執教多蒙特時期的助手之一。如果要總結千禧年代德國足球改革的成效,那不僅是換來一個世界杯冠軍而已,而是孕育源源不絕的教練人材,驅使這個足球大國可持續發展。

優質的教頭是可以高薪挖來的——這方面英超跟中超的本質皆一致。但是,一個國家的足球要步向成功,最終還是要依靠基層青訓,而青訓的根基正是培養自身的教練。在英格蘭,要考取歐洲足協A級教練資格的學費為2965英鎊;在德國,相等履歷的學費為800歐元(692英鎊)。英、德的差異,實在值得許多足球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借鑑。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