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擬與運房局洽「廉租過渡屋」 樓從何來至關鍵

撰文:黃偉超
出版:更新: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於週日(7月9日)提出,政府擬透過先導計劃,資助社企租用舊樓單位,再分間為數間劏房租出,以非牟利方式租予正輪候公屋等有需要人士。
據了解,類似的構想,其實多年來不同持分者曾向上屆政府提出,但全部都被拒諸門外。其中去年曾向當局提交建議的社會服務聯會回應指,會再接觸運房局表達對提供廉租過渡性房屋的意見。
綜合政府及接近政府人士消息,房協有可能是參與先導計劃的機構之一,但房協主席鄔滿海接受查詢時稱,政府未有接觸房協,房協需要了解詳細安排才可作回應。

社聯表示,有關方面曾了解海外國家使用的貨櫃屋,作為於閒置官地或私地提供過渡性住屋安排的可能。而荷蘭早期的貨櫃屋,仍然保留貨櫃雛型,設計簡單。(社聯提供)

市建局社協社聯曾提建議    梁班子拒採納

陳帆提出的新構思,其實早在梁振英政府上任後,已有多個不同組織及機構向當局提出,其中包括陳氏口中認為可以參與的社區組織協會;據悉市建局亦有人曾向發展局提出可利用已收購但未展開重建舊廈,以及去年底曾向政府推行「良心包租公」的社聯,惟一概不獲政府接納。

不過,接近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林鄭月娥在競選特首政綱提出以試驗計劃,准許現有約25萬個未補地價居屋單位,通過與社企合作出租予有需要家庭,留意到近月不少團體都倡議類似「社企包租公」計劃,相信陳帆提出上屆政府不願推行的建議,絕非無的放矢。

社聯倡稅務優惠    增業主參與誘因

政府取態有變,曾被拒絕的機構亦希望可以推動原來建議。社聯回應《香港01》查詢指,該會將接觸運輸及房屋局表達意見;而該會於2016年12月曾向關愛基金提交社會房屋意見書,據知有關方面曾考慮過,了解經認證及於海外國家使用的貨櫃屋,作為於閒置官地或私地提供過渡性住屋安排的可能,但至今仍未有落實任何計劃。

社聯又指,現時已有機構小規模試行社會房屋中介,另亦有團體進行「包租公計劃」,但一般會保留單位原有間格,不作改裝,並採用「共住」模式,而廚廁則由入住者共用,以符合建築物條例和消防條例要求。社聯亦認為,若要推動類似陳局長提出的「廉租過渡屋」,需要為業主提供誘因,吸引更多良心業主提供閒置住宅單位,才能擴大規模,建議政府可考慮海外國家做法,提供維修津貼,以至稅務優惠。

政府要推動「劏房廉租屋」計劃,市場是否有合適的舊樓單位是重要關鍵。(資料圖片)

發展商擔心受助住戶易請難送

日前陪同陳帆探訪劏房居民的社協主任何喜華,當日曾指自己與對方曾提及社協「包租公計劃」,並建議政府牽頭,邀請房協、市建局等參與,形容陳帆亦對此非常感興趣。據了解,如果政府一旦推行試驗性計劃,除了社企外,屬房屋政策實驗室的房協,因一直都有處理輪候公屋編配及管理房屋經驗,因此參與機會較市建局為大。

另一方面,消息人士又指,由社企負責推動,好處是靈活性較大,但現時政府需要解決三大難題,當中最關鍵是涉及的單位數目:「究竟樓從何來?上屆政府有人建議可利用發展商收購但未拆卸的舊樓,但向發展商『摸底』時,他們都擔心這類受助住戶易請難送,反而影響重建進度。而如果在市場租用單位,那麼多少個才適合?太少則作用不大,相反太多亦可能對整個租賃市場有影響,不能不考慮。」

財政安排另一難題

此外,改裝成符合安全條件的劏房亦存在相當難度。消息人士解釋,劏房無獨立廚廁,但要改善受助者居住環境,這類單位便要加設有關設施,而且安全條件亦要包括大廈消防設施。「如果房協進場,你估公眾會否可以容忍有關大廈無防煙門?房協或其他社企縱使是二房東身份,但相信亦難逃避責任。」

最後一個難題是財政支援,未計以市價租用、再以優惠價租出的補貼津助金額,單是改裝及翻新支出,已所費不菲。事實上,何喜華日前指,社協需要自行籌集改裝劏房的裝修費,一個600至800平方呎的單位,或需近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