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家長.博評】贏在起跑線上的必殺技

撰文:蔡蘇淑賢
出版:更新:

七月又是放榜時,各大媒體頭條例必充斥著「名校出狀元」等報導,不斷鞏固「要出人頭地便要入名大學,要入名大學便要入名中學,要入中學便要入名小學,要入名小學便要入名幼稚園」的「層層疊迷思」,最終又導向「贏在起跑線」的論述。隨著電子媒體及社交平台日益發達,這種論述無論從量及質均迅速增長,令家長及孩子群體之間的競爭氣氛愈來愈熾烈。

「層層疊迷思」增無謂壓力

最近觀看一套比較上海、芬蘭及香港教育的電視節目,主持問三位分別來自三地的小四學生其夢想是甚麼,上海及芬蘭的學生分別回答是護士及作家,而香港學生的回應卻是「我想入中學及小學的第一志願,同埋入大學」,「層層疊迷思」似已植入香港學生的心坎裡。

前不久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一項對象為幼兒家長的調查結果顯示,同意「選擇小學最重要看學術水平和升Band 1比例」的比率比不同意者為高,正正反映上述的「層層疊迷思」在兒童最基礎的學習階段已經形成。這種「迷思」為家長及孩子增添無謂壓力,而且不斷向下伸延,才會出現「贏在子宮裡」的驚人語句。

部分香港學生的夢想是「我想入中學及小學的第一志願,同埋入大學」。(資料圖片)

家庭:「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有朋友知我是家庭治療師,又是幼兒教育及照顧服務機構的主管,便問我對此有何看法。在家庭之內,孩子的出現令家庭關係出現變化。孩子成為家庭的焦點,牽動整個家庭關係。如何培育孩子往往成為夫妻、婆媳、兄弟姊妹、親子的衝突點,不妥善處理便為家庭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我說我最擔心是家長過度著緊子女學業而形成壓力,令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婆媳關係,甚至子女間的兄弟姊妹關係緊張,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莫說孩子學業難有所成,正常的成長恐亦成疑問。「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正正就是這個意思。

父母成為施壓者?

當家長愈相信「贏在起跑線上」便愈催谷子女,而且要「早谷」、「多谷」,結果除了犧牲子女的全人發展外,更破壞了親子關係。2014年《新聞透視—不快樂童年》正正就在訴說這樣的故事,「狼爹虎媽」要催谷孩子,而孩子從來沒有選擇餘地,只有默默承受。在正常情況下,當孩子受到壓逼時,很自然會尋求父母的協助。這種行為在嬰幼兒時期最為明顯,一旦嬰幼兒認為有危險時,便會躲到父母身後。現時的問題在於施壓者正正是父母本身,這樣叫孩子如何是好?!

若施壓者正正是父母本身,這樣叫孩子如何是好?(視覺中國)

親子關係建立在功課上?

良好的親子關係要透過各式各樣的親子活動建立,孩子當然喜歡與父母玩遊戲,聽父母說故事,難道喜歡與父母在功課上拉扯?然而,前述中大調查的其中一項數據令我更感憂慮,調查顯示在受訪前的一週,幼兒家長幾乎每天輔導子女做作業的比率是57%,遠超過親子共讀(22%)及親子遊戲(27%)。幼兒階段尚且如此,小學及中學更不堪設想。《鏗鏘集—功課奴隸》其中一個個案便因為功課壓力令親子關係變差,最終孩子企圖自殺。

孩子降生的唯一資產

朋友問我﹕

「那有沒有贏在起跑線上的必殺技?」

有,當然有。孩子要面對的挑戰又何止學業?社交、生理變化、生活技能,日後的愛情、婚姻、生育……一大堆,所以要裝備孩子面對不同挑戰的能力。孩子兩手空空來到世上,在這條起跑線上,他唯一亦是影響他一生的資產就是家庭。家庭給孩子的最大資源並不是物質或者家勢,而是安全感。我們無法預料孩子將會遇到甚麼挑戰,但只要孩子感到家是他的「避風港」及「補給站」,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安全感、肯定及情緒上的支持,孩子便有力量及堅毅面對人生不同的挑戰。

贏在起跑線上的必殺技只有一條﹕給孩子幸福的家庭﹕夫妻關係和睦、親子連繫緊密。只要將幸福家庭放在首位,避開任何對此有損的事情,便能培育有力量的孩子,在人生的漫長跑道上一次又一次勝過挫折。

良好的親子關係要透過各式各樣的親子活動建立。(視覺中國)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