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顧批評年輕人,多體諒他們好嗎?

撰文:陳淑莊
出版:更新:

每年九月我都有點依依不捨的感受,因為辦事處的暑期實習生要重返校園。幾年前人們愛責難80後怎樣怎樣,我偏偏愛聘請這些一團火的年輕人。今天連我的80後同事都年屆三張,剛上大學的已是千禧後了。

跟千禧後相處如沐春風,因為他們總是很有活力。有個嬌小玲瓏的女生來實習,對一切事情充滿好奇,而且必定一馬當先去做。她在七一遊行留守到最後一刻,一眾壯丁準備收拾細軟,她已一手把音箱抬起,珍而重之以保鮮紙包好。

有個男生因為腸胃炎入院延遲實習,大熱天時總是穿三件上衣,誰知愈上班愈生猛,還口甜舌滑搞氣氛。他說不知道媽媽年齡,我問怎麼可能,他答:「所有女人都係後生嘅。」我忙着開街站沒跟同事打招呼,他知我抱歉便說:「專心做嘢的女人最吸引。」

這些學生有主修法律的、經濟的,暑假不去律師樓或銀行實習,卻來立法會為社會議題出謀獻策,還得身水身汗跟我們上街與落區。有次我請吃芝麻撈丁慰勞大家,跟眾人聊得忘了為自己落單,他們的食物一早就端來,卻一直等我才肯動筷,這就是我眼中的年輕人。以前他們吃喝玩樂,給大人怪責不關心社會;今天年輕人參與社運,又給大人嘲諷是憤青。黃之鋒反國教時,親共傳媒聲稱他收受美國資金,一早獲安排赴美升學,老屈年輕人參與社運是為了飛黃騰達。

年輕人可能有時太易躁動,有些想法不切實際,但他們的出發點不是謀求自己利益,而是為了香港未來。今天入獄的年輕人中有些學歷和能力極高,如果他們只為個人利益的話,可以不問是非去當月薪超過八萬的政治助理,但最終他們選擇忠於自己,義無反顧為社會更好的未來付出。

梁愛詩曾問怎放心把社會交給年輕人,其實她不必擔心,社會最終必是屬於年輕人的,大人要問的不是自己放心不放心,而是我們有沒有對年輕人多點體諒,讓他們構建自己理想的未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