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水上的士不應只是旅遊項目,推行得宜可比陸上交通更便利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顏汶羽(青年民建聯主席、海濱事務委員會委員)

筆者多年來建議政府善用香港海域,設立水上的士,既能加強維港兩岸海濱的連接性及可達度,亦可令海濱的發展更具活力。筆者歡迎政府展開相關的研究工作,讓水上的士有望在香港實現。

雖然如此,但政府研究水上的士只往返維港兩岸數個景點,只提供點對點的服務。縱然這肯定是「有好過無」,亦是踏出了正確的一步,但筆者反而擔心會重蹈美食車的覆轍。筆者多次表示,政府不應該規範美食車要定時定點服務,而應彈性地讓美食車自由服務。市場會自然誘使美食車停泊在應停泊之地,就如現時的雪糕車般。

同樣道理,水上的士也不應該規定只能提供點對點的服務,而應讓水上的士承辦商或司機自行決定,否則便會變成「專線小巴」般的「私人渡輪服務」而已。相反,政府應在不同沿海地方設立水上的士的上落客地點,讓市民有更多選擇。除了維港兩岸的旅遊景點以外,實際上如馬鞍山、紅磡、油塘、小西灣、西貢等沿海地點也可以使用水上的士往返各市區。

對乘客來說,水上的士應比陸上交通更快捷便利,既可減省了路面的交通擠塞情況,也為該些區域的市民提供了多一個交通工具的選擇。現時渡輪服務某些航線因乘客少而出現虧損,故水上的士更是彌補了這些航線少數乘客的需要。這些乘客均願意支付更多船資,以換來更快、更有效率的點到點服務。舉例說,現時從小西灣往返牛頭角,使用的士,經東隧也需要約25分鐘左右,但若使用水上的士應只需10至15分鐘。又例如,現時從尖沙咀往返鯉魚門,使用的士也需約20分鐘,但使用水上的士的話,預計10分鐘便可到達。

筆者期望政府應廣泛聽取市民的意見,不單視水上的士為旅遊項目,更是連接沿海地區的交通工具選擇。同時,筆者建議政府縮減研究水上的士的研究時間,盡早推行水上的士,讓市民及旅客盡早享用新的體驗,也為海濱多元發展出一分力!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