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孟加拉達共識 兩個月內遣返羅興亞人 難民憂待遇欠保障

撰文:黎耀康
出版:更新:

緬甸若開邦羅興亞難民危機今年8月底起惡化,至今造成逾62萬人流離失所,大部分逃到鄰國孟加拉,造成人道災難。
孟加拉外交部周四(11月23日)宣布,已跟緬甸政府達成協議,緬方同意接收早前離國的羅興亞難民,孟加拉將於兩個月內展開遣返程序。

孟加拉外長阿里(左)周四(11月23日)訪問緬甸內比都,兩國簽署備忘錄,同意兩個月內遣返來自若開邦的難民。(美聯社)

孟加拉外交部長阿里(Mahmood Ali)周四(11月23日)訪問緬甸首都內比都,兩國其後簽署備忘錄,同意兩個月內開始遣返有居住證明的難民,雙方正磋商細節。阿里形容協議是第一步,孟加拉總理哈西娜稱,會繼續跟緬方商討遣返安排。

聯合國估計今年8月底起,緬甸若開邦有逾62萬羅興亞人逃離家園,大部分抵達鄰國孟加拉的邊境地區。(路透社)

難民:緬政府不可信

然而緬甸政府未有保證羅興亞人回國後的待遇,部分人的家園亦已被毀,未必適合接受遣返。有滯留難民營的羅興亞人表示,希望能像佛教徒一樣正常生活,且不再受到滋擾,否則不會回鄉,也有難民批評緬甸政府不可信。此外,難民需提供居住證明才能接受遣返,亦使大部分人難以重返家園。

孟緬兩國簽訂的協議中,要求難民需出示在若開邦的住址證明,才能回鄉,可能令大部分難民無法重返家園。(美聯社)

聯合國難民署強調,難民回到緬甸需建基於自願、安全、具尊嚴及可持續的原則,願意協助遣返過程符合國際標準。國際特赦組織亦質疑,緬甸政府未必會保護羅興亞人安全,「目前羅興亞人仍在逃離家園,討論遣返他們是不成熟」。

美國稱不能容忍 計劃針對性制裁

繼聯合國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周三(11月22日)亦打破沉默,首次形容羅興亞危機是種族清洗,不能容忍,美方要求全面調查事件,不排除針對性制裁相關人士。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周日(11月26日)將訪問緬甸,與昂山素姬會晤,其後轉到孟加拉首都達卡,探訪羅興亞難民。

(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