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來稿】從商科教師的視角 探究初中單元教學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何振聲(香港教育大學 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講師)

最近有商科教師發現,教育局在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中,刪除初中基礎商業科。不論在教育局的教師持續專業發展培訓或科技教育課程文件,基礎商業科的名稱都消失得無影無蹤。然而,筆者比對2003年及2017年的指引,發現商科的教授課題(細節上有更新),基本上沒有改變。內容依然以營商環境、市場營銷等為主幹,只是基礎商業科卻「被消失」。

根據指引的建議,是希望學校能在初中以單元教學(Module based)的方法,教授相應的商科知識。而且高中已有企會財科,教師可在初中兼教相關單元。的確,現今世代,同學要學的太多,但時間太少。社會需要的人材,是能兼容多科學識的通材。要是學校能推行校本科技教育科,同學便能掌握整個設計、生產及市場營銷的知識。就學生而言,對課題的理解及應用,單元教學的確「利多於弊」。

然而,在現實學校環境,要在科技教育學習領域推動單元學習,真的可行嗎?校方不得不從兩個現實層面考慮。

首先,學校需考慮時間表編排。眾所周知,中學一向以科為本,老師的工作量,是以一年教多少班計算。而班的計算,又以所教的科目為基礎。若以單元型式授課,教師工作量就以單元計,而一個單元應該不足以維持一年。因此,極有可能出現上學期甲、乙班上商業,而丙、丁班上設計,到下學期再對調的現象。驟眼看來,對教師的工作量分配沒有影響。可是,在編排時間表時,單元教學牽涉的教師數量眾多,加上他們本身有不同班級在手,要成功編出時間表幾乎不可能(除非是大校)。只要曾在學校參與時間表編排的同儕就知道,即使技術上可行,亦有機會需要同事一天上多個連堂的情況。

另外,人手招募上亦是一大難題。中學聘請教師,大多以高中科目為招聘基礎,然後按教師可兼教的科目,安排初中課擔。自新高中推出以後,大部份選修科目的教師數量,一個起兩個止。就以商科教師為例,單是應付高中課程,已有15至18節課擔。幾近沒可能兼教一級以上的商科單元。學校為應付課程需要,自然找其他科教師代教。說實在,非本科出身,其教學質量成疑。「水過鴨背」的教學模式,只要是接受過本港初中教育的人都會明白。大多學校更不會為初中非主流科目,額外聘請相關人手,自然有失單元教學的本意。可見,人手問題,影響的不單是教師工作量,更多的是教學的質量。

要學校推行科技教育單元學習,在理念上是可取的,按理學生能有所得益的。然而在實際推行時,遇到的技術問題卻多如繁星,既要顧及教師工作量,又要考慮教學質素。在局方只是建議學校推行,沒有任何誘因執行相關教學安排的方針下,學校根本沒有資源及動力去做這理想化的課程。在這個要求學生學會明智消費,又會把握商業觸覺,推動創意產業的年代。商業教育慢慢地淹沒在現有課程上,對學生、對社會又是否一件好事?

我相信,教育局的同僚對制訂商科發展時,是有清晰的方向及理念。現在,開始有學校在試行「生活與社會科」(Life and society)或「科技與生活科」(Technology and living),正是以單元教學為本,讓學校為學生打造「營養均衡」的課程。商科會否有機會貢獻其中?筆者只望當局能諒解學校的困局,為學校提供相對的支援。不只是為了商科教師,同時亦為所有選修科教師提供更大的支援,協助教師們實踐單元教學的理念。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